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成名作《鹧鸪诗》如下: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他另一首题为《中年》的诗: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中年,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增广贤文》有一句话叫“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反映就是古人对中年的一种感叹!而现在的人,虽然不会“人到中年万事休”,但中年之际,各种压力更是纷至沓来。如去年有一段时间,“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的流行语传遍大江南北。其中反映的是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中年人又长期处于强压的竞争环境,高强度的工作以及生活饮食习惯不良等,给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所以人不分古今,中年,都是尝尽人生百味的年龄,身负各种责任的年龄,肩扛种种压力的年龄。那曾经“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潇洒青春,已然远逝在时间的长河时在,。“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正是中年人走在漫漫旅程中的那种沧桑岁月感受。
而这首诗题为《中年》,写的即是作者人到中年后的感受。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长安上空漠漠的浮云,淡淡的天穹,一种落寞的笼罩在心头之上。新年即将到了,也意味着又年老了一岁,不知不觉竟然发现我——已经人到中年了!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岁月蹉跎,时光无言,百感交集的心情,老之将至的感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谁知我心?谁慰我情?都说花解语,但此时此刻还有什么心情欣赏?这一腔的愁闷,只能借助一杯酒来浇,也许只有“酒入愁肠”后,方有权利换得片刻麻醉、换得片刻解脱啊!但,“中年况味苦于酒”啊!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诗人的中年感叹呢?是岁月的流逝,也是记忆的沧桑——原来他是准备去再看看旧时的住宅,找回那些青春年少的记忆,重温那些繁花似锦的年华。但映入眼帘的,只有岁月留下满墙的苍苍苔色,那是旧时住过的房子吗?而昨夜的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雨,也勾起了我对“春田”——即家乡的农田的想念。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人到中年,仕途不顺,前途渺渺,看来是应该早点弃官归隐,躬耕田亩,安度往后余生了!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提改数联。”可是,想是想早点归隐,但现实却不能让你顺利实现愿望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现在也只能在这日渐老去却无所作为的时光中,琢磨琢磨诗技,再把以前写过的诗题拿来重新创作啊——除此之外,实无它法可排遣心头的烦恼啊!所谓“自喜”,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不知道,这时候的作者郑谷,心里有没有想起他曾经很风光的一件事:
据说,当时湖南有一位自号衡岳沙门的诗僧齐己,写有一首《早梅》诗。自己感觉挺好的,就去向诗友郑谷求教。他的诗中有一联是这样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就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齐己听他这么一说,又见他这么一改,感觉确实比原来自己写得好,心中好生佩服,“不觉下拜‘,惊叹改用“一”字之妙,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从此,郑谷这个“一字师”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广为传扬。
那真是他风光无两的时候啊!
但虽然郑谷自小才华横溢,在科举、仕途却颇为不顺。
唐哀帝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逼帝迁居洛阳,烧毁长安宫,郑谷眼见李家王朝气数已尽,在宜春籍和尚虚中的提示下,弃官返回了宜春,先在化成岩下建房,后又在仰山建造读书堂隐居,至公元909年去世。
他虽然是仕途上的失败者,然而,仕途上的挫折,偏偏成就了他的创作,从而也就成就了他千古流芳的诗名。这是幸运呢,还是不幸?
话题还是回到中年吧!对于现代人来讲,所谓“人到中年万事休”的说法,已成过去式了——新加坡女作家尤金在《人到中年》一文中这样写道:“少年为未知的前途彷徨,老年为已知的寂寞而发愁;独有中年,江山已定,前途在握,分分秒秒都可以自行支配,充分享受。”
何必感伤?何必感叹?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欢乐和精彩、忧伤和落寞。作为中年人,不必执着于中年的感伤与落寞,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欢乐和精彩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