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无论是新增病例,还是蔓延在社会中的慢性焦虑,都是不能忽略的话题。最近又有一条新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常州武进区婚姻登记处离婚预约的名额天天都是满满当当,已经排到了四月底;西安灞桥区市民中心,目前每天受理10对结婚,4对离婚,离婚预约已排到月底”
有人认为,这是疫情期间群体性焦虑产生的后果。群体性焦虑只是一个诱因,有研究证明,原生家庭对下一代亲密关系满意度有着很大影响。“原生家庭”不幸,仿佛一头“房间中的大象”,一直对成年的我们产生着若有似无又充满决定性的影响。
提到“原生家庭”,有一些人会产生厌恶的情绪,认为“又没有办法穿越回过去改变现状,一直不停暗示,原生家庭不幸的人会继续遭遇不幸。这样的渲染,对那些不幸的人,有什么帮助么?”
最初,可能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关于“原生家庭”缺陷和“父母”不作为甚至伤害孩子的的描述,有些过犹不及;但是,要相信一点,无论我们的“原生家庭”多么不幸,只要认知到这种不幸,并决定采取措施开始改变,你就能够终结不幸,你就有机会改变因为原生家庭产生了各种人生问题。
在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awareness,翻译为知觉、感知。当你已经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其实就是改变的开始。那么,当我们已经感受到“原生家庭”似乎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求助专业的机构;或者,我只是想了解一下,“原生家庭”到底是怎么回事,希望将来我的孩子不要面对伤害;该怎么办呢?
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它不仅仅阐释了为什么“原生家庭”会影响成年人的生活;它还给出了解决办法,或者参考建议。相信你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汲取力量,疗愈自己。
作者是谁?
这本书是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合著的。这一套书一共有三本,一本是上文提到的《原生家庭》,另外两本是《执迷》、《依恋》;都是专攻人性格缺陷、亲密关系等心理领域的书籍。
苏珊是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和作家,她还有一本知名的书籍《情感勒索》。巴克是影视剧编剧和制片人,他的工作重心更多在为报纸和杂志撰写评论文章,探讨人类行为问题。他们二人合著的书籍,最著名的就是这一套心理学丛书。
原生家庭如何影响成年人的生活?
苏珊这样在书中写道:“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多数成年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受到父母行为的影响,幼年时期成长在不平衡的家庭关系中,带着这样的伤痛进入自己的新生家庭,问题和伤口依旧主宰着他们的生活。有些人,始终对父亲或者母亲充满愤怒,导致他们无法信任他人,无法维持一段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有些人幼年时期被父母忽略了情感需求,或者过早承担了本应该由成年人(也就是父母)承担的责任,于是在自己长大后持续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变成一个“奇怪的人”。
本书的上半部分,总结了一些案例,将原生家庭中的“问题父母”的问题行为分为以下几种:
“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这个家里没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
“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不能告诉任何人”——性虐待型父母
每一章的标题,都那么熟悉。就算我们很幸运,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听到,在八点档的狗血家庭伦理剧中,那些台词“言犹在耳”。这些类型的父母不一定是造成“原生家庭”不幸的绝对元凶,但是他们要为孩子的不幸,负主要责任。苏珊甚至用“有毒“来形容这样的家长;封面设计中也把“有毒父母”这个元素直白地用英文表示出来。可见,苏珊对原生家庭中不作为、甚至伤害孩子的父母有多么深刻的批判。因为在她看来,作为孩子,无论是否成年,必须首先面对伤害、承认伤害,才有可能停止被伤害,才有机会真正疗愈自己。
“否认”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常年生活在不幸家庭中的孩子,只能通过“否认”父母对自己的伤害而达到一种心理平衡。甚至有些孩子一直通过“合理化”父母的错误行为,来自我安慰。“这没什么大不了。大家都是过这样的生活。”
为什么说,“知觉”是改变的开始?因为推翻了自己的“否认”、对不当行为的“合理化”之后,我们才能真正认知到,自己曾经经历了什么,现在正在经历什么,以后要摆脱什么。“知觉”是与过去受伤的自己告别,是开始寻找力量、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原生家庭的伤痛该如何疗愈?
苏珊在书的下半部分中,给出了很多具体且行之有效的建议。这些都是她多年做心理治疗积累的案例。因为常年在外演讲,她也有机会接触到世界各地不幸的“孩子”。这些“孩子”有些已经成年,甚至成年很久。但是迫于原生家庭的伤害,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着父母的命运。
那,我们该如何改变呢?拥抱我们内心的那个受伤的小孩。
“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原谅的陷阱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观念、感受、行为调查表
“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你不该为……负责”——不再自我惩罚
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有些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我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苏珊从是否原谅父母、心理意义上的成年、自我分化、停止自我惩罚和恐惧以及重建新生家庭秩序等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专业的心理疗愈方法。当然,她也提到,有些严重的创伤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苏珊用平实、温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她经手的咨询案例;他们都来自破碎的原生家庭,但是在积极的干预和自我疗愈下,大部分都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或者,我们叫它“幸福”。苏珊在书的最后写道,她希望“孩子们”可以相信自己,不要将父母的认可或者反对当作衡量自己好坏的标准。因为有些父母的意见原本就是扭曲的,你只能牺牲自己对于现实的认知来接受他们“似是而非”的观念。长大后,我们要纠正这样的“牺牲”,要学着了解自己的感受,提高自尊,相信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真诚地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找一找这本绿色的小书《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花一个下午读完它。或者佐以一壶热茶,或者冲好一杯咖啡。用心拥抱自己内心的小孩,告诉Ta,不要害怕,不要哭,一切都会过去,知觉和面对,会让问题都解决。最后,让我们用苏珊的一段话来结尾吧。
“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并不是那么简单。你会经历一个艰难而疲惫的过程;准备好应对挫折和失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地磨练自己。焦虑、恐惧、内疚和困惑对任何人来说都无可避免。但这些魔鬼将再也无法控制你。这,才是关键。”
希望你今后的人生,勇敢、善良、温暖,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