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分享结束,预祝各位圣诞节快乐!!!
第五大武器:
第六章权威
人们往往屈服于权威,相信权威的话,即使是具有独立实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做出盲目地服从权威的事。有时候权威的话并没有什么道理,可人们还是会不暇思索地按他们说的去做。
如果我们想要在客户的心中树立某方面(例如技术或业务)的权威形象,首先要有内涵,其次要适当的包装。
内涵是指我们确实要精通技术。产品或业务流程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成功的案例,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包装有很多方面,例如公司要有过硬的资质,个人要发表文章或接受媒体采访,名片上印有响亮的头衔,衣着要得体,甚至还要有一辆撑门面的靓车等等。既然人的本性就是喜欢惯性思维,盲目地信赖权威,跟着所谓的行家走,那么,为了事业的开展,我们也不妨塑造自己的“权威”形象。
一, 权威高压的力量
1、 米尔格拉姆的心理学教授的确做过这么一个实验——确切的说,是整整一个系列的实验。实验里扮演老师一角的参与者真的会向尖叫、挣扎、哀求的“学生”施加不断的强烈电击,电击强度足以令人致死。(具体请看书,经典实验!)
2、 米尔格拉姆的这套“服从权威”解释,得到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首先,事情很清楚,没有研究员的指示,受试者们很快就会终止实验。他们痛恨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为受害者的折磨感到痛苦。他们恳求研究员让自己停下来。研究员拒绝之后,他们继续照他的吩咐做,在此期间,他们颤抖着,汗流不止,结结巴巴地提出抗议,还请求把受害者放掉。
案列表明:正是因为“研究员”作为权威,一直发命令,而扮演老师的会无条件的去执行,这个实验充分的体现了权威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二,盲目服从的诱惑和危险
1、 打从出生之日起,社会就教导我们:顺从权威是正确的,违抗权威是不对的。 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一旦我们意识到服从权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好处的,就很容易不假思索地服从。
盲目服从这种机械做法,既有好的一面,也有糟的一面。盲目服从,我们就用不着思考了,省心又省力。尽管它大多数时候能让我们做出适当行为,但例外的情况也有不少。
2、 医生问题:医生犯下了明显的错误,层级较低的人却没有想过要提出质疑。这是因为一旦正统的权威下达了命令,下属就不再思考,只管照做就行了,这种“按一下就播放”的下意识反应跟医院这样复杂的环境结合到一起,出错简直不可避免。
3、 显然,耳朵疼却对肝门猛下药(医生开错药的案例),实在不合情理,但不管是患者还是护士都没有丝毫怀疑。
这个故事给我们上的重要一课是: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每当我们的行为受这种不假思索地态度控制时,有一定保准没错:顺从专业人士会跑来利用它。
三, 内涵不是内容
1、 我们对权威人物的下意识反应有一点很重要的特性:一旦处在“按一下就播放”的模式,只要拿出权威的象征符号就能将我们降服。
三种象征符号——头衔、衣着和身份标志。
头衔
头衔比当事人的本质更能影响他人的行为。头衔除了能让陌生人表现更恭顺,还能让有头衔的那个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加高大。
1) 头衔越是显赫,别人就越觉得有头衔的这个人高大威猛。
2) 我们觉得一样东西看起来大些,不一定是因为它能带给我们愉悦,而是因为它很重要。
吸取两点教训,一是体格和地位之间存在的联系,还有一点教训则更具概括性:权利和权威的外部象征,说不定是靠假冒伪劣的材料编造出来的。
衣着
第二种可以触发我们机械顺从的权威象征是衣着。在警方的诈骗犯罪档案里,以换装为行骗手段的例子多得是。
身份标志
衣着除了可以发挥制服作用,还可以用于装饰性目的,表现更广义上的权威。精致、昂贵的服装承载着地位和身份的光环,珠宝和汽车等类似的身份标志也是一样。
可以迷惑大众!
四,如何拒绝
1、 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提高对权威力量的警惕性。
2、 要确认两点关键信息:
1) 权威的资格,以及这些资格是否跟眼前的主题相关。通过这种简单的办法,着眼于权威地位的证据,我们就能避免自动顺从带来的大部分问题。
“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这一问题的宝贵之处便在这里:它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该放的地方上。
2) 我们应问第二个简单的问题:“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哪怕是知识最丰富的权威,也不见得胡诚实地把信息告知我们。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一下他们当前情形下的真实可信度。在评估权威的可惜度的时候,我们应当牢牢记住,顺从专业人士经常会使用一种小策略,让我们相信他们真诚可靠:他们会偶尔说些有违自己利益的话。
谨记:
第六大武器:稀缺
稀缺原理认为:当一样东西变得稀少时,踏会变得更有价值,即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一种原本对我们没有太大吸突然间变得有吸引力了,就是因为我们发现很快就得不到它了。某种东西变得短缺时,不仅会让我们更想得到它,而且当我们必须通过竞争才有可能得到它时,我们想得到它的愿望就更强烈。
短缺原理经常被运用在零售行业,商家们经常使用“数量有限”、“只此一件”,“优惠日期将要截止”等等略诱导顾客买东西。人们也会对被禁止的东西(如书籍、电影等)抱有极大的兴趣。
当A公司想要将一个部门或部分股权转让给B公司时,最好的办法是创造出多个潜在的买家,短缺原理会迫使B公司给出较高的价格并迅速做出决定。
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性,《影响力》的六大武器也是如此。以善良的心态,优雅地使用这些武器,会给企业。社会及个人赢得良好的效果。反之,这些武器也会成为欺骗别人、危害社会的工具。
一,物以稀为贵
1、 稀缺原理之后——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
2、 倘若瑕疵把一样东西变得稀缺了,垃圾也能化身成值钱的宝贝。由于稀缺原理在我们确定事物价值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很自然地,顺从专业人士就会搞这些类似的小把戏。
3、 “数量有限”技巧相对应的是“最后期限”战术
二,逆反心理
1、 就稀缺原理而言,它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点我们应该很熟悉了,和其他影响力武器一样,稀缺性原理钻了我们思维捷径上的漏洞。这个漏洞本来也自有道理。我们都知道,难于得到的东西,一般都要比能轻松得到的东西好。故此,我们基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
2、 稀缺性原理的力量,还有第二种独特的来源: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保住既得利益否认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心理学家杰克·布雷姆(Jack Brehm)提出这个理论。
3、 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以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们就越发地想要得到它。
三, 最佳条件
1、 父母随随便便地许诺权利、设定规矩,有可能无意中给了孩子一些自由,之后再想 夺走这些自由的话,孩子们必然会反抗不休。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判心强的孩子。
2、 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有着强大的刺激性。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身体反应。
四,如何拒绝
1、 一看到我们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了,我们的身体就亢奋起来。尤其是在涉及直接竞争的环境下,我们更是血脉喷张,目光短浅,情绪激昂。
2、 一旦在顺从环境下体验到高涨的情绪,我们就可以提醒自己:说不定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必须谨慎行事。我们务必记住: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了。
那么我们必须牢记一点:该物品不管是稀缺还是充足,起功能都是一样的。简而言之,稀缺的饼干并没有变的更好吃。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学会识别这六大武器,要避免出现自动反应、“一播就放”的习惯,不能靠孤立数据做出决定,要合理的利用捷径,采取一切合理的方法——抵制、威胁、对峙、谴责、抗议,来报复以刺激我们的捷径反应为目的的虚假信号。
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性,《影响力》的六大武器也是如此,以善良的心态,优雅地使用这些武器,会给企业、社会及个人赢得良好的效果。反之,这些武器也会成为欺骗别人、危害社会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