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dopamine)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化学分子,最近网上流传这么一句话:年少偏爱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多巴胺是奖励机制:做成一件事,让你产生快感,希望你下次还能再做。而内啡肽是补偿机制:做一件事时感觉很难受,补偿一下,让你产生快感,让你坚持下去,这一切都与我们大脑息息相关。
01.难以戒掉的多巴胺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朋友,有人喜欢刷短视频,有人喜欢抽烟喝酒,有人喜欢吃甜食,有人喜欢看直播、有人沉迷游戏和追剧......
这一切的喜好,都跟“多巴胺“息息相关。
多巴胺是一种存在于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他让我们产生欲望与冲动。影响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如果多巴胺分泌太低,你会感到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多巴胺分泌过多,你会感到异常的紧张兴奋。
2017年的大脑奖(The Brain Prize/The Grete Lundbeck European Brain Research Prize)授予了科学家彼得·达扬(Peter Dayan)、雷·多兰(Ray Dolan)和沃尔夫勒姆·舒尔茨(Wolfram Schultz),因为他们发现多巴胺的增加标志着意外事件的发生,无论该意外事件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举个例子,很多年轻人喜欢打游戏,我们在游戏的世界里不断地闯关升级,每闯一关或者每打一怪就得到一份奖励,这时候就会产生“快感”如果在游戏开始就让你领取所有奖品,你就失去了玩游戏的欲望。就像某些男生享受追求女孩的过程。一旦追到手了反而对她失去了兴趣。
同样爱刷短视频的人,在刷视频的过程中大脑会不断分泌出多巴胺,使人产生兴奋感并且上瘾,慢慢的就会上瘾,一旦停止刷视频人生就陷入了无尽的空虚。
就像有些网友赌博上瘾,不惜抵押房子、借钱也要去赌博。最后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废人,自己陷入无尽的自责和悔恨中,债务缠身,最后自己从高楼一跃而下才得以解脱。在这之前他的内心有过挣扎,上瘾背后的逻辑可能就是中枢神经失调导致的。
多巴胺功能有四个方面与上瘾有关:(1)缺乏多巴胺的动物只有非条件反射;(2)多巴胺神经元的相位型放电促进学习;(3)多巴胺神经元的紧张型放电控制或有助于动机形成;(4)依赖习惯会降低对其他动机的兴趣,上瘾会导致人们“强迫”自己重复某些行为,其背后原因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大脑“强迫”自己重复某行为反过来造成神经功能受损。如果你身边有上瘾的家人或者朋友,一定要提醒对方检查神经功能是否受损,如果神经功能受损要及时对受损的神经功能进行修复
02.逃离“多巴胺陷阱”
年轻人谈恋爱“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段子在网络流传甚广。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广泛引用。这就是多巴胺在年轻人谈恋爱中起的作用,见到对方那一刻让我们怦然心动,爱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但是人到中年,你会发现很难再对某个人心动,当激情褪去之后,就要学会用内啡肽维持一段感情,它让我们体会到一种温暖的、平和、默契、长久的感觉。经营婚姻需要更多的付出,而婚姻需要靠内啡肽。
可以理解为,多巴胺是买一杯奶茶就可以获得的喜悦;而内啡肽则是辛苦登顶后一览众山小的快乐。
多巴胺和内啡肽,我们都要拥有,但我们要学会取舍比如:
❌放弃因物质上瘾而产生的多巴胺:
甜食、酗酒、du品,抽烟等。
❌放弃因行为上瘾而产生的多巴胺:
追剧、玩游戏、刷短视频、du博、性欲等。
☑️追求能让我们产生内啡肽的事物:
比如健身、冥想、阅读、写作、登上山顶等。
03.顶级自律,爱上“内啡肽”
自律不等于自虐,如果做一件事情让你感觉极其痛苦,那你可以适当降低一下标准,先从养成最基础的微习惯做起,不然你很快就会放弃。
多巴胺是消耗型的快乐,当我们被舒适圈包围,这是稍微有难度的事,你都不想尝试,而偶尔稍微努力一下,你就以为自己在拼命。
追逐内啡肽者,只要坚持到最后、越过了“极点”,后面的过程便不再枯燥。他们甚至会觉得忘我、喜乐、平和,最后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感。
年少的时候,在多巴胺的驱使下过活,怎么快乐怎么过。随着年岁渐长,才慢慢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懂得了自己除了快感,更需要肩负起责任,完成挣脱生物代码、自我觉醒的过程。只有去做当下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比如晨练、长跑、瑜伽、阅读等,你开始做的时候会非常痛苦,坚持克服惰性的过程也很痛苦,但最终能走下来,自己的身心修为也得到了进步,此时你内心会异常愉悦,这种愉悦就是内啡肽起的作用!这种先苦后甜的内啡肽型愉悦才是持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