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朱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焦虑。对我这种渴望进步的人来说,这句话简直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们从这句话开始,但不止步于感受的层面,一起探究这句话背后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是什么。
对于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我,现在最喜欢挖掘事物表象的内核原理,特别是人的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机制,这篇神文多次回味皆有新知收获。【第5次回顾更新】
便签:多巴胺、自我意识、意识神经控制
文章框架
一、多巴胺与快感:让你知道应激所产生的快感不代表着快乐
二、内啡肽与成就感:平静持久的欣快才可能是快乐
三、逃离陷阱,追逐幸福:挣脱生物代码的束缚,释放唯一的真我
拓展关联:《罗辑思维》第335期【深入解释了大众的注意力是如何被商家用应激快感所收割的】
一、多巴胺与快感
1、多巴胺是什么?不是什么?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它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阿尔维德—卡尔森等三人研究多巴胺而获得诺贝尔奖。多巴胺代表快乐吗?并非如此。有研究表明多巴胺奖赏通路的本质是奖赏,而不是快乐。
知乎@动物饲养员邓师傅的回答:奖赏是什么?奖赏就是你做了一次后,你会想做第二次。一般来说,我们获得奖赏都会有实质性的反馈,比如一个苹果,那么这个苹果的味道和触感等等物理性质信息在转换为神经信息后与奖赏系统相勾连,产生了突触可塑性的变化,你就知道苹果是好吃的而去吃苹果。快感真是来自快乐的时刻吗?更多研究发现,多巴胺的效用产生于期待奖赏,而不是获得奖赏。多巴胺≈ want,所带来的是渴望和幻想。
知乎@苏小蛇Arrogance的答案:给猴子糖水的实验中,多巴胺细胞的放电活动 (spiking activity),在猴子获得糖水奖励(R)时显著增加。接下来,Schultz 使用经典的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在给猴子糖水前1秒钟播放一个声音来提示猴子。在猴子习惯了这一关联后,他一听到提示音就会期待糖水。而多巴胺细胞的活动变成了在听到提示音(CS)后增强,因为这一提示预测未来的奖励。注意,在实际获得糖水时,多巴胺活动不再增强,因为糖水奖励已经被预测到了。
关键词:神经信息、奖赏系统
✍ 想做一件事的瘾,如刷王者荣耀,是因为玩的过程所感知到的神经信息和多巴胺奖赏系统勾连了,玩后不断产生渴望再去玩的冲动。然而是什么前置信息转化为神经信息?如果食物是味雷和舌尖触感,游戏本身就即时反馈的快感。探索游戏中的未知元素、击杀收割和胜利的快感、数据升级的即时和持续反馈、等级在社交圈中的展现和虚荣感等,就是激活奖赏的神经信号。
✍ 王者荣耀这类游戏,一次过满足了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交、虚荣和自我实现三个高层次点位,但这类多巴胺刺激始终会因为神经元对刺激的适应而产生阈值变化。具体可以关联阅读另一篇好文:《鹦鹉螺》| 为什么人不能永远快乐?
✍ 这里就解释了在经济学和消费心理学上,“预期”能产生极其关键作用的底层生物学原理。获得预期那一刻大脑就已经产生多巴胺,而并不是获得标的物那一刻。由此可以充分论证,多巴胺的本质是奖赏,是一个激励机制,目的是引导人去做某行为。
2、多巴胺的副作用:成瘾的痛苦
可以对比一下现在的手机上瘾,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在不停的点开“下一条”,即使很累也舍不得放开。这就是多巴胺的奖励机制在告诉你,“下一条会很爽”,当你强迫自己放下手机,你会觉得很焦虑,多巴胺只是让我们对下一个充满期待而已。关于成瘾痛苦的生理心理原因,知乎@苏小蛇Arrogance提到:成瘾(英语:Addiction)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这种行为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造成,重复这些行为也可以反过来造成神经功能受损(Wikipedia)。在奖励机制中,内啡肽,脑啡肽,内源性大麻素等属于“胡萝卜”型,而多巴胺则属于“大棒”型。前三者给人们带来的是获得后的满足感,而多巴胺给人带来的则是获得前的饥渴感。动物其实都很懒,“大棒”让动物保持想要吃到胡萝卜应该有的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别以为兴奋就是快乐!你被食肉动物追杀的时候就非常兴奋)。
而“成瘾”则是完全另一回事。即使是在使用成瘾源时,它也只给你饥渴感,却不给你满足感。或者说,它让你产生的饥渴感远大于满足感。即误导你的大脑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赌博为例,赌博的成瘾机制就在于让人误以为“下一把我一定能赢钱”,然而并不,从长期来看,赌博的目的就是让赌徒输得精光。更重要的是,在成瘾性行为中,我们虽然兴奋、想不断要更多的刺激,但是我们那时候并非快乐着。在一个用电刺激快感区域来“治疗”同性恋的实验中,尽管在类似的实验中人类被试报告“想要更多的刺激”和“引起性欲”,但Kent Berridge 阅读“治疗”过程中的采访记录却发现,却从未有被试说过“电击的感觉很好”或“按下按钮会觉得舒服”这样的话来直接表达快感。另一种情况下,例如强迫症患者在做重复动作的时候,多巴胺系统保持兴奋,并产生奖赏。结果显然是痛苦的。一遍遍地刷微博、知乎的过程中,我们真的很开心吗?显然不是。我们只是在寻求奖赏,我们只是被兴奋着的奖励系统奴役驱使而已。如同沙中觅水,在干燥无比无穷无尽的沙砾中苦苦汲取那并不存在的水分。那种对快感的追求是一种“渴”,在沙漠中不断翻寻水分,反而越来越渴。每次上网找刺激的电影看,玩刺激的动作游戏,过后都有相同体验。
关键词:成瘾、饥渴感、沙中觅水
✍ 游戏成瘾机制就在于让我期待下一局无论如何都会玩得更好,虽然长期下去永无结果。英雄会不断新增和修改,段位等级会定期清零加档,追逐下去永远无收获性结果(良性结果:社交话题、对战思考锻炼,而放松效果不明显,经常会因玩时出现了最佳的高峰体验,但玩后精神过度兴奋使情绪节律紊乱而感受虚空)。最直接的恶性结果是流失大量时间,造成大量有机会时间成本的损失。
✍ 丢失时间感地打机、吃垃圾食品、看无聊电影剧集,都是渴望解渴的行为,无论过程中是否获得快感,事后都会产生失落或恶心感。因为这类行为只是追求兴奋而不是内心充实。相反,看有意义能引发思考的电影,过程虽然快感少很多,但深思后的认知提升会明显收获得到充实感和愉悦感。甜而不利,甘却久存。
二、内啡肽与成就感
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利用药物可增加脑内啡的分泌效果。内啡肽类似于成就感,内心宁静。内腓肽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所以内腓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罗杰.吉尔曼发现,人体产生内啡肽最多的区域以及内啡肽受体最集中的区域,居然就是学习和记忆的相关区域,因此内啡肽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加深记忆。腓肽能够调整不良情绪,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免疫力,缓解疼痛。内腓肽的激发下,人能顺利入梦,消除失眠症,并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让免疫系统实力得以强化。内腓肽可以对抗疼痛、振奋精神、缓解抑郁;还能让我们可以抵抗哀伤,创造力勃发,提高工作效率等等;充满爱心和光明感,积极向上,愿意和周围的人交流勾通。通过上述描述,大家是否感受到,这些内啡肽的功效与我们在做完了一天该做的事情时心情和感受相似呢?此时的我们,内心充实,平静,对自己认可,对未来充满信心。
关键词:内心充实,自我认可
✍ 运动后、学习打通认知后、完成一件事业上的成就后都会产生这种内啡肽感受。
✍ 内啡肽→调整情绪→调节神经内分泌→活化免疫系统→缓解疼痛→保证睡眠→身心轻松愉悦→免疫能力良性循环
✍ 为了兴奋刺激的行为是获取不了自我认可和对未来有意义的预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满足。
三、逃离快感陷阱,迎接内啡肽的世界
在上瘾行为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耐受性阈值的提高。所以吸毒的人需要持续提高剂量,才能获得与之前相同的感受。与之相反,禁欲反而能让人快乐的。其根本原理是耐受性阈值的降低。禁食一天,味觉变得更灵敏,吃到嘴里的食物味道可被放大。修行、持戒的部分意义是减少大脑中过多的多巴胺受体,以减少被大脑奖赏机制的控制而做出身不由己的上瘾行为。许多人觉得修行者是自讨苦吃,不理解耐受性阈值降低的意义。多巴胺和内啡肽在爱情中的作用有何不同?多巴胺是瞬间的心动,内啡肽才最长久。在轰轰烈烈地爱过之后,我们需要另外一种爱情物质endorphin(内啡呔)来填补激情。内啡呔的效果非常接近于另外一种毒品——吗啡,是一种镇静剂。可以降低焦虑感,让人体会到一种安逸的、温暖的、亲密的、平静的感觉。虽然这并不能让人激动和兴奋,但这种温馨的感觉一样能使人上瘾。一般来说当一个婚姻存在的时间越长久,这种状态也就会越牢固。这里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夫妻双方已经习惯了内啡呔所带来的宁静。看来让爱情历久长新的关键就在于在激情物质消退之前,分泌出足够多的内啡呔。
关键词:耐受性阈值
✍ 原理应用:每周严格管控玩游戏时间就是控制刺激阈值的方法,这样不会让过量产生的多巴胺造成持续解渴的恶性循环,典型的欲擒故纵策略。
✍ 刻骨铭心的轰烈爱情都只是描绘了多巴胺刺激阶段,激情退却后没有内啡肽的持续补充,爱情始终会走向毁灭。唯美爱情故事之所以深刻动人,只因在多巴胺阶段就断裂,从而一直停留在预期渴望的美好想象之中。情人给的是多巴胺,妻子制造的是内啡肽。
如何获得内啡肽呢?
关于运动有这样的研究:内啡肽因此也被称为“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甚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专家提示:并非所有的运动都可以产生这种效果。内啡肽的分泌需要一定的运动强度和一定的运动时间,才能使它分泌出来。现在一般认为,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比如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等,运动30分钟以上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人常在运动后感到心情舒畅,就是由于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的缘故。如果有一天不去运动,内啡肽分泌减少,人会变得无精打采。原因是在长跑的过程中,有一个奇妙的“极点”。在那个点之前,人会感到非常疲惫;一旦越过了那个点,身体就又会充满了活力,就又会感到振奋。这是因为当运动量超过某一阶段时,体内便会分泌脑内啡。这时,继续跑步就变得轻松了。不但跑步、爬山、打太极拳等运动会提高内啡肽的分泌量,冥想、静坐、瑜珈等修行也会提高内啡肽的分泌量。有些人干脆把这些“修行者”叫做内啡肽体验者。在这种锻炼方式中,内在的欣快感是他们的“高峰体验”。另外,深呼吸也是分泌脑内啡的条件。我们在紧张的时候,做一下深呼吸,就可以放松我们的紧张情绪。气功运动中,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深呼吸,让我们入静。
内啡肽的产生是很吝啬的。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寒窗12年的学子考上理想的大学,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抽取血样,内啡肽的含量一定超标。辛苦了一年的农夫,看到硕果累累的果树丰收在望的景象,历经磨难久别重逢的情侣,当见到心爱的人的那一刻,内啡肽一定汹涌澎湃。内啡肽的产生是体力和精神双重努力的结果,它带给我们的欢愉,宝贵而稀少。我相信大家都有过在成瘾快感(玩游戏、沉迷上网、通宵看刺激的电影等)过后巨大的后悔,空虚感,失落感。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没有做正事。对和我一样“对未来有所期许”的人来说,不努力一定很焦虑。多巴胺并不会带来快感,只是大脑“再来一次”的奖励机制在驱使奴役着你。它带来的是焦虑,而不是快乐。
我们都曾经渴望成为万众瞩目的天之骄子,最好不用付出努力,如小说主人公一般通过奇遇获得一切,然后享受生活。然而,一步到位获得无穷快感之后,会怎样呢?《美丽的新世界》主人公说:“成为人类,必须要有值得奋斗,抵抗,去努力争取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拥有了一切,唯一能做的,仅仅是等待时光的流逝。”如果一件事开始就很痛苦,人本能就会逃离。真正可怕的是那舒适欢愉表象下的危险。内啡肽是神奇的,真正的幸福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人类在基因层面决定了就只对感受的变化敏感,对绝对水平值很容易适应。所以,要获得长期的幸福,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一次性的巨大成功,而是持续的进步。
关键词:相对水平感知、绝对水平适应、追求持续进步
✍ 直接购买获得和通过努力追求获得的满足感不一样。
✍ 心流,树立目标,设计和建造自己的心流通道,还要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打造心流轨道和人生意义。
✍ 温水煮中年人,还有能满足现状的工作和收入是Ta们持续维持快感生活的条件,只是这种状态下的人生和家庭抗风险的能力极差,随时会被风浪颠覆掉生活。。
✍ 循序渐进,天天向上,就是一种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