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平时多做点好事,将来一定会福泽子孙的!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从小家里就特别贫苦,穷人家最怕的就是天灾人祸。
元至正三年,濠州发生旱灾,紧接着第二年蝗灾和瘟疫接踵而来,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半个月内相继去世。
此时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家里,陷入了极为窘迫的境地,《明史》中称“贫不克葬”。
朱元璋自己在凤阳的《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由此可见,朱元璋家里穷困到了何种境地,因为没有土地可以埋葬亲人。朱家本身也是租种的地主刘德家的土地,朱元璋去地主家请求给一块地安葬亲人,但是刘德没有同意。
朱家的情况被邻居的儿子告诉了刘继祖,本身刘家与朱家关系就不错,刘继祖与妻子娄氏找到朱元璋。
告诉他:“吾饶于地,曷不谓我,任择用,岂吝耶?”
于是分了一块地给了朱家,兄弟二人在邻里和伙伴的帮助下,把父母、大哥一起安葬了。同年九月,朱元璋在邻居汪氏大娘的引领下,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
三年后,在汤和的引荐下加入濠州郭子兴的起义军,开始了发家之路。
没过几年,刘继祖在家乡因病去世,其妻娄氏也于同年十一月去世,其子刘英孤苦无依,又因为烽烟四起,惊惧交加的刘英投奔了朱元璋的军队。
朱元璋见到刘英后,询问双亲的情况,得知已双双离世后,把自己的佩剑送给了刘英,同时让他跟随在自己左右。
每当临阵杀敌的时候,刘英都请命上阵杀敌,朱元璋每次都不同意,告诉刘英,知道为什么不让你上阵吗?你们刘家就你一个独苗了,怎么能把你放在危险境地呢!
不久,朱元璋派遣大军重新夺取濠州,刘英因为父母没有安葬,请命随大军返回。朱元璋同意了,并且暗示刘英,以后会赐厚葬。
同年,朱元璋从应天返回濠州,拜谒双亲陵寝,刘英召集左右近邻引导朱元璋拜谒,朱元璋拜谒结束后,以左右近邻二十余家为近邻,令其守护陵园。
洪武十一年,凤阳皇陵修筑完工,刘继祖夫妇配享皇陵祭祀
洪武元年,朱元璋继皇帝位,追封自己的父亲为仁祖淳皇帝,母亲为淳皇后。洪武二年,命令临濠府加修陵园,以皇陵规格进行修筑,自此被称为皇陵。
洪武七年,朱元璋设置皇陵祠祭署,任命刘英为署令,掌管祭祀的事情,每次祭祀的时候,代替皇帝献祭祀礼仪,专门负责陵园供奉香火的事情,子孙世代守护陵园。
洪武八年,朱元璋再次巡幸凤阳,拜谒皇陵后,命令江阴侯吴良在皇陵督造皇堂。洪武十一年,皇陵建成,刘英协同吴良建造有功,朱元璋重赏了刘英。
朱元璋亲笔书写皇陵碑,表彰了刘英家族的功绩。同年五月,命令刘英的父母、祖父母等配享淳皇帝后的四时祭祀。
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娄氏为侯夫人
洪武十一年九月,朱元璋前往凤阳皇陵祭祀,在便殿休息的时候,想起了刘英的父亲刘继祖的恩德,于是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娄氏为侯夫人。
洪武七年的时候,朱元璋召刘英儿子刘鉴进入国子监读书,刘鉴聪明过人,书读一遍就能背诵下来。
朱元璋到国子监视察的时候,特意召见考较了刘鉴,很满意,准备重用一番。结果没多久,刘鉴就突然去世了,朱元璋很伤心。
虽然说刘继祖得一次善心,荫及子孙,令子孙享受了与大明王朝同寿的恩遇。但是对于一个古板,但又不太懂得感恩的朱元璋来说,刘英及子孙的富贵,恐怕也并不是刘继祖的一次善意。
刘英从刘继祖死后就追随朱元璋,虽然一直没机会上阵杀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而且在修筑皇陵的过程中,刘英也是劳苦功高的。
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间是在洪武三年,这时可是没有刘继祖什么份的。毫不客气地说,刘继祖这个侯爵,恐怕是刘英的辛苦为他老爹挣下的。
另外,朱元璋修建皇陵,占地两万多亩,这些土地恐怕把刘家的土地占了个一点不剩啊,刘继祖的这个爵位,也是用自家祖传土地交换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