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的口碑变化
李笑来其实之前口碑一直还不错,特别是很多人读了他的书《把时间当朋友》,觉得很有收获。舆论口碑急转直下,主要是在三件事之后:
第一件事情,是在知乎上开了个live讲座,名字叫《一小时建立终身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那一场live吸引了11万人。很多人听了之后,没觉得受用,更觉得没有终生受用,就开始骂他骗子了。他的那场live其实也没有大家传言得那么糟糕,课程的综合评价是三颗星(满分五颗星),虽然跟寒笛宝宝平均四星半的评价有不小的差距,但好歹算是及格了的。
第二件事,是在罗辑思维的得到APP上,开了个付费订阅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很多人听完,发现自己没有发财,没有财富自由,也开始骂他骗子。
第三件事,李笑来一直号召大家买比特币,说这个买了能发财;甚至他自己最后发起了pressone项目的ICO众筹。结果国家政策一出来,ICO被一刀切了,电子货币大跌。大家发财的梦落空了,于是大骂李笑来“骗子”。
期望失验
其实讨论“李笑来是不是骗子?”这个议题,没啥意义。因为“骗子”这种动机标签,界定起来实在是太主观了。支持、反对的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如果李笑来把他的知乎live名称,改为《阅读技巧介绍》;把他的得到订阅专栏名称改为《财商讲座》;介绍比特币的时候,强调它能赚钱的同时,也不断强调它的风险,还会有这么多人骂他是“骗子”?!肯定不会,骂他的人肯定会减少很多。
输出的实质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口碑却会发生变化,那到底什么发生了改变?!
用户期待!
营销学上有一个“期望失验”理论。通俗的来讲就是:
当结果大于期望时,消费者会产生惊喜;
当结果小于期望时,消费者会产生厌恶。
李笑来把用户期待引导得太高,最后发现结果低于预期,口碑就会极具恶化。这就是这么多人骂李笑来的根本原因。
其实李笑来的好友罗永浩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讲真的,一个英语老师跨行做手机,做到现在这样真挺不错的了:设计有亮点,性价比也不错。但为啥罗永浩的负面评论这么多呢,无数的人粉转黑呢?
其实本质原因,还是因为没有管理好用户期待。
当初刚做手机的时候,自比苹果乔布斯,到处嘲讽竞争对手,把大众的预期钓得太高,实际结果有差距,口碑就会急转直下。
刘翔08年奥运会突然退赛,被骂得狗血喷头;
电影续集的口碑往往不如第一部;
标题党的文章评论区,全是骂声一片;
网红餐饮的大众点评评分,都比较一般;
本质上都是因为期望失验:实际结果和用户期望有很大差距。
很多营销和销售书籍里面讲:好的营销和销售,能把梳子卖给和尚,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这种理论其实是扯淡,哪怕你在某一个时间段能忽悠到某一些和尚或者爱斯基摩人。但是你们产品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价值,最终大家会缓过神来,会知道劝解身边的和尚和爱斯基摩人,不要再买你的梳子和冰箱。
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要说:管理用户期待,那不还简单。把自己说得普通一点就行啦,最后实际结果大于用户预期,用户就会有惊喜产生,口碑会越来越好!
这种看法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故意降低用户期待”确实也是一种策略,也被少部分品牌使用,但在大多数场景营销导向型的行业里面,都不太实用。因为你要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说得太普通了,就没人买了。
这就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就像你去相亲,如果你太低调,各方面看起来太普通,人家肯定看不上你;但你要是把自己吹嘘得太厉害,人家当时可能暂时会被你迷住,但日后一深入接触,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也会离你而去,还会骂你骗子。
大家可以看到,我最近都很少自称“营销界吴彦祖”了。因为我突然想到,等以后做直播,做签售的时候,大家发现我长得不像吴彦祖,而像战狼的女主角余男的时候,就会开始骂我。到时候我就只有从“网红”变“网黑”了。
所以营销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一定要管理好用户期待,把“适度营销”的概念,运用到实际中是非常重要的。既需要让用户有购买的动机,又不至于让他在使用后骂娘。下面提供三种方法,帮助大家完成“适度营销”:
适度营销的三个建议
1.等比例营销
你在营销上投入的资源,需要和你的产品、服务质量成正比。
假设你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准是70分,当你的产品、服务水准只有60分的时候,这时候是不太需要营销的。
找一些种子用户帮助你迭代产品就行了。这时候大面积推广只会死得很惨,而且还费钱。你推广得越用力,初期的负面评论就越多,后期要把舆论扭转回来的难度越大。
每天都有人拿着各种产品来找我,问我如何营销。其实很多时候我认为他们是不需要营销的,因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都没不行,还有提升空间。这个阶段,把同样的精力和资源,放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比放在营销上划算。这就像不修边幅的你,花大价钱请女生去高级餐厅,人家也多半看不上你。同样的时间精力,还不如用来捯饬自己,把自己整帅一点,再约女生。
当你的产品、服务水准达到70分的时候,即行业平均水准,你可以适当花一些力气在推广和营销上。产品和服务可以继续迭代和提升。
等你做到80-90分的时候,再花大力气推广。产品和服务都不错,营销投入的资源又够,推广效果相对就会好一些。所以营销的力度,一定要和产品、服务的质量成正比。
2.提供“额外”赠品
很多人认为”送赠品”的营销策略,只是一个过时的增加购买转化率的策略。其实不然,“送赠品” 还可以作为管理消费者“期望落差”的一种手段。
但必须保证,你提供的赠品,不在你的售前承诺里面。
如果你感觉你的产品,满足不了用户的预期,那你就搭赠一些“额外”赠品,给用户制造一些惊喜。
用户是苛刻的,但是用户也是宽容的,尤其是在他能感受到你的人情味之后。如果你能在承诺的产品组合外,再搭赠一些赠品送给用户,这种惊喜感会一定程度上抵消期望实验的落差。
李笑来如果在他的知乎live最后,搭赠一些赠品:比如优秀书籍的书单、下载链接等,也不至于口碑这么差。
对于一些天然容易产生“预期落差”的行业,“提供额外赠品”这一招尤其实用。比如电商行业,商家拍摄的实物图,肯定会比实物图好很多。这时候为了防止消费者给差评,可以在产品包装里面搭赠一些低成本赠品,这样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会降低很多。
3.局部承诺
局部承诺,就是指:不要笼统的说自己有多好,而只展现自己局部的优势就行了。
就像很多人只是“高”而已,就不要自称“高富帅”了。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了,你要把话说得太满,其实很多人是不相信的。
比如在手机领域,锤子手机说自己是“东半球最好的手机”,这就属于“过度宣传”,说起来大家都当玩笑话了。
而OPPO宣传自己“极速充电”的特点——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这一点大家还是比较信服的。
很多创业者认为,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吹得越神越好,承诺的使用效果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这样从流量到实际购买的转化率更高。
其实不一定。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当中,“过度承诺”的营销效果都不如“局部承诺”:
1.高频消费的行业;
2.信息相对对称的行业;
3.消费者成熟度较高的行业;
4.过度营销泛滥的行业;
因为篇幅有限,具体的原因我就不赘述了,我的读者平均智商比普通人高30%-50%,大家稍微一琢磨就知道了。
小结:
营销做不好挺惨的;营销做太好,超过产品服务质量太多也容易厨师。所以营销做个八十分就可以了,剩下的精力可以用来补强产品和服务。
想看更多商业干货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微信ID:whdkad),公众号里回复“干货”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