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参加了很多群体,他们大都强调日更打卡,强调每天坚持,但讨论的核心大都纠结到一个点上,如何读书?
这个问题语文老师看上去更加奇怪,语文是以听说读写为内容的科目,自学生入学开始就不断进行着这样的活动,读写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到最后,仍然不会读书,这是不是意味着对语文教育全盘的否定,当然,她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需要肯定,就是识字延续了下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书籍越来越碎片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很多的东西本来之前还能够认真浏览,但到现在浏览的时间都没有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等所有的输入系统都遭遇着杂音,在信息的大海里不知道该如何游走,我们大睁着眼睛喊着需要,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
读书,如何读书,如何更改我们之前形成的固定阅读模式,如何构建全新的阅读系统一直萦绕在脑海,这也是我参加这些社群的原因。
相比较从书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语文教学则完全聚焦与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从课程的目标来看,没有问题,语文不教人说话、读书、写作,那要这语文干什么,可是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呢,我所带的初一年级,他们经过了六年的语文教育,可你问问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大都只会收到沉默式的回答,我们的阅读成了一种识字记忆的延伸,缺乏了以文字为途径进行思索的导引,学生六年苦苦追索,无非是背诵了一些东西而已。
记忆力原来是最让么惊叹的能力,也有很多比较记忆力的综艺栏目让人向往,但现在我看来,一个人背下新华字典无论有多牛,但花费那么长时间做那件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种依靠记忆存活的人,无非就是个硬盘而已,关键是买上硬盘后用时候需要通电就可以了,但把他请到家中还得时刻耗费资源,我们把上帝赋予重要的思考能力搁置一边,却在不断发展着最低级的记忆力,着实可悲了些。
我们讨论阅读,是因为从小到大至今也没有从书中习得到改变自我和世界的方法,读书无用,渐渐进入了人们的意识区间,这一点本无可厚非,靠书本养活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营生,但它也只不过是三百六十行中及其普通的一种,如果非要说书本就能够带给人多高的人生价值,起码现在来看是少数人的获利区间。
速读适合快餐,精读适合经典,选读适合百科,可读来读去究竟要学习什么?是面对世界的态度,是改变自我的方法,是追寻成功的路径,是浏览存在的珍奇,我迷茫中来到来大森林,现在不知去向。
不过还好,迈出了这重要的一步,永远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