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年龄段,总爱唏嘘自己已经变老了,变老可以概括很多状况, 有时候是认真的,但有时候只是戏谑的。
应该只是想表示变化,这种变化更多是来自内心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直到却道天凉好个秋。其实唏嘘变老的时候,或许还是在心力比较旺盛的时候,真正忧愁的人,登高望远,往往不知道说什么了。
偶然有一天,出门上班的时候稍微早了点,且做完早课心里格外平静。看到小区的树木在早晨的柔光之中,格外的鲜嫩,挂在路灯上的假花,也似乎有了生命力一样。我想,如果每天这样的时间能够更长该多好。记起来之前还住在峦山谷的时候,有一次上班,居然忘记带笔记本电脑,于是偷偷的溜回去,做班车,三站路回到家里拿电脑。所有上班族都坐在办公室里了,早高峰过去,马路上空空荡荡,公交车只有我一个乘客,九、十点的阳光那么率性——这个城市这条繁忙的街道,此刻居然这样安然自在。我窃喜,好像逃课的孩子一样。
为什么工作就好像被绑架一样,朝九晚五,带饭打卡。生活就没那么有意思了。抱憾,尤其是想到这时间的残忍,更加的遗憾。以前特别喜欢读沈从文先生的书,他的《我读一本小书也读一本大书》说的那么一段话“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似乎就只这样一个原因,我在学塾中,逃学纪录点数,在当时便比任何一人都高。。。二十年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分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习惯。”逃课的孩子,或许失去了很多学习人类社会规则的时间,但是却体会到了生命的脆薄和美好(为脆薄这样的词来描绘生命感到赞叹)。
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生命的死亡较之于生命的堕落,很难说哪一种是更悲惨的结局。就好像花朵盛开以后落下,或者烂在枝头,这是两种样子的痛苦,但我觉得后者尤为触目惊心。
那就是堕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更害怕生命的堕落或者塌陷。什么是堕落呢?与现在的我而言,远离真实善意和美,我即以为是堕落,不能够滋养和张扬灵性的,我即以为是堕落。然而我总有点疲乏,因为觉得现代的生活方式有点刻板疲惫于滋养灵性无益。
但是这个时代,不鼓励这些。当你要去坚持不被鼓励的东西,就会觉得有点困难。就好像是一条温柔的鱼,却总想逆海的波浪而行。就是你本来“不安于当前事务,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不得不为人生远景而凝眸。
我总越来越感觉到时间的残忍,不害怕变老,害怕变的虚弱,对于自己热爱的光明,无力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