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仲夏,天气越来越热,人也时常感到燥热。但是很多人一伸舌头,舌面却白苔铺满,或者舌边有着弯弯曲曲的齿痕,这都是体内有寒湿的表现。
炎热的天气,身体不见火反而寒湿缠身,这是为什么呢?
寒湿如何来的?
中医讲天人相应,强调人与自然相顺应的关系。从“冬吃萝卜夏吃姜”就可以看出祖先的智慧。夏天时井水是凉的,冬天的井水却是温的,对应于人体,夏天阳气、热量集中在体表,毛孔张开易出汗,体内却是空虚的,一片阴凉。
而到了夏天,人们普遍贪吃寒凉、冰镇的食物,而且大量贪吃水分含量较多、湿气较重的水果,比如冰镇西瓜、凉菜、冰啤酒、冷饮等都是助湿寒的,造成人们的身体湿重、寒重,这时最需要通过劳动、运动出汗、排寒、排湿。
当人的身体内部水分无法被身体及时通过劳动、运动出汗或利用,也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造成身体内的“湿”太重。可现在的人最怕的就是出汗,天一热就躲在空调房间里,错过了身体自动排汗的机会;平时的体力劳动也是越来越少了。或者在外面大汗淋漓,马上钻进空调房,毛孔遇寒则闭,寒邪裹着汗水全都进入身体里,变成寒湿。
夏季怎样化寒湿?
如果有鼻炎,怕冷,出汗少,大便发粘,后背僵硬,腿肿,痰多,腹胀,身上长疹子,起痘痘,都说明阳气不足,湿气重,而夏天就是防寒湿,排寒湿的最佳时期。
1、管住嘴,是夏季养护健康的重要手段,尽量少摄入寒凉之品。食凉小肠里面素有积寒,寒凝则不通,小肠经巡行的肩胛就会痛;心和小肠相表里,食凉还会影响心脏。
2、“无厌于日”,不要躲避太阳。平时在外可以适当晒晒背,补充人体阳气,如果在外大汗淋漓,回到房间建议室内空调的温度不要低于28度。
3、适当运动。夏季运动是最好的排湿方法,练习国家级非遗“中医传统导引法”中的生阳功、无极功、阴阳功等,可以打通上下阴阳,激发阳气生发,祛湿通络。《内经》“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晚上不可运动。
4、艾灸,艾火生阳去寒湿。艾灸,作为地之阳,是夏季最好的补阳固阳的方法。 所以平日里肚子寒凉、泄泻、舌苔白腻都可以在家尝试艾灸补肾壮阳、生阳的穴位,比如神阙,关元、足三里等。
天越热,越要饮食温热,防止外寒侵袭。这个夏天,家里可以备点“醋泡姜”、“藿香正气水”,大夫药艾,驱寒补脾,生阳防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