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参加梅帅组织共读的李睿秋《打开心智》心里就放不下,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本书并不高深,但是它接地气啊,特别适合当下的我。今天特别地把书中有关时间管理的内容重新认真仔细读了一遍,边读边思考。学习了那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课程,我自己关于时间管理又是如何看待的?如何做的?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呢?
我喜欢有序的生活,喜欢把工作、学习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更希望自己有这种掌控的能力。所以,最初我的想法就是同样的时间,如果能做更多的事情,便证明我的时间管理厉害了!于是不断给自己做加法,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同时在三个训练营学习和服务,一个学员,一个助教,还有一个是带班班主任。每天6点不到起床,各个早会轮流一遍也要8点钟了,还要各种监督提醒,忙得不亦乐乎,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做出更多的事拿到更多的结果,反而搞得生活一团糟,许多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事被忽视了。最要命的是本来早起是为了健康,结果反而因睡眠不足影响了健康!变得失眠易醒。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一旦停下来特别空的感觉,很累。神奇的是这时候我接触到了整理,极简,断舍离。原来我一直在给自己的生活做加法,于是变得不堪重负。生活中更要学会做减法啊!
现在看来,我们学习时间管理,并不是为了做更多的事,反而是为了减少日常事务消耗,减少不必要的事情,把时间用于陪伴家人,追求梦想,享受生命美好,做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日常事务你有没有认真梳理过?它们需要花费你多少时间?你每天在做的事都是必要的吗?哪些可以委托别人,哪些可以不做?年轻的时候忙忙碌碌,追求工作忽视家人,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陪伴的不够,方法方式不当,都会带来后悔。我们经常讲要追求梦想,享受生命的美好,你真的有梦想吗?还是得过且过?或者随大流?你在不断追求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精彩吗?仔细想一想,每天做的事情里有多少是我们真正想做的?能够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以及成就感?
时间其实是不能被管理的。不管你如何努力,每一天每一个人都是24小时,非常公平。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对你每天的事进行分类管理,了解自己一天里精力的状态,在最好精力的时候做最困难最有价值的事!生活节奏也是一张一弛的,总是紧绷弦会断,总是放松人便会失去斗志。想要重新站起来行动会变得更加困难。
如何安排好每一天?许多书和文章都刻意强调用好碎片化时间,反而让我们忽略了最为重要的整段时间。想一想,当你在做一件事时,是不是经常会被各种打断?有时候是外部的,比如有人找,来电处理,紧急事情,更多的时候是内心不够安定,一会想这一会想那,或者自己主动打断,比如才做了一小会事情,就跑去看东看西聊八卦?可怕的是我们并不认为这样不好,反而会自我安慰,时间碎了没事啊,我会用碎片时间做好。慢慢地,一些做事、成事的好习惯反而被破坏了。想一想,你最近一次性专注一个小时以上是什么时候,在做什么?
生活琐事平时看着不起眼,真正记录一下不得了。一日三餐,买菜,打扫,刷锅洗碗,洗晒衣服,倒垃圾——一天下来怎么也要用到3个小时吧?如何优化这些事情?
当我们感到无聊、感到无所事事时,会下意识去“打发时间”、填充生活间隙。你有过刷剧刷小说刷视频刷到一夜不睡的经历吗?上网“闲逛”,聊天,说是就一会儿,其实不知不觉许多个小时过去了。回过神来又万分后悔。做这些事情有价值吗?真的很低。但是,它们在不知不觉间,把你的时间和精力一点一滴榨干,让你感到:我好像没做什么,怎么一天就过去了?所以,怎么办?这个时候强调自律、自控力是没有用的,太消耗能量啊!
作者的建议是:日常琐事设定仪式感,或者让自己沉浸其中享受当下;为“打发时间”做的这些事情设定一个明确的边界,不要让它们越雷池一步。我深以为然。洗碗的时候开心地洗,看着流水冲掉污渍,还可以站着做一做女神蹲!当然,有家务清单更好了。每次无聊时想刷个什么之前先定个闹钟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前提是你得去做。简单相信,听话照做。
解决了整块时间和黑暗时间的问题,还有一点必须想到。那就是我每天做的事,让我走在自己想要的方向上吗?这其实就是一个复盘。做了什么?对我的目标有用吗?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分为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二是怎么做。作者提供了两个简单的方法,我觉得很管用,大家可以尝试着做一做。
一个是针对“为什么”,做成果清单。什么是成果清单呢?简单来说,就是找一个“整段时间”,让自己回顾过去的一整个周期,比如一周,一个月,一个季度。相当于检视。想一想:我这段时间都做了哪些事情?把它们列出来。每一项成果,给它简单地打一下分:这件事情从长期来讲,对我的成长、目标和生活的意义,有多大的价值?如果你发现,在很长的一个周期里,一直在做一些低价值的事情,那么你就要警惕了:也许,你已经偏离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成果清单可以帮助你有效地校准自己的方向,时刻避免自己“浪费时间”。
另一个针对“怎么做”,做KPT复盘法。KPT复盘法是最简单的复盘技巧。具体做法是定期(比如每周),或者一个小项目结束后,打开笔记,分别写下:
K(Keep,保持):在这次项目中,有哪些地方做得很好,需要保持?
P(Problem,问题):这次项目执行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T(Try,尝试):针对P里面的问题,下一次项目中可以考虑做些什么尝试?
这样,不断地把过去的经验转变成财富,用来应对未来的挑战,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5个提高效率的技巧,简单分享给大家,因为很多内容我们其实很熟悉:
1、永远不要追求多任务,而是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一次只做一件事。记住小猫钓鱼和猴子摘玉米的故事。一件事做好了再做另一件。专注,聚焦。
2、与其追求长时间的专注,不如培养自己随时进入心流的能力,把工作分成多个阶段,少量多次地去“冲刺”。这点和番茄工作法不谋而合。
3、把工作状态跟某个固定的场景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系,帮助我们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更不容易分心。正如PPT里的触发器一样,一个动作点燃一项工作。像我,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个动作是整理桌面,倒不是全部整理一遍,因为离开时已经整理好了,但是只要做出一个整理桌面的动作,我便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这是一种仪式,一种习惯。而且让人有愉快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
4、结合自己的作息习惯和工作性质,找到你一天里面稳定的三种时间节奏,按照这个节律去安排自己的工作。波峰时间,正常时间,波谷时间。高精力的时候做重要的事,低精力的时候不妨休闲一番。按照这个节奏,安排自己的任务。
5、把任务分成行动、问题和甜点三个清单,让自己见缝插针地去压榨时间的利用率。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将它尽可能地分解,直到可以马上去行动,这就是行动清单。累了或不想做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些问题,形成了问题清单,显然这些不是马上要做的,可以在脑子里反复思考,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做完一件事给自己一点奖励,叫甜点清单,比如整理一下文件等让下一次行动更方便快捷,这便是甜点了。
好多要反复读,不但要读还要思考,更要有行动。我相信,经过这一番行动,我对时间管理的理解可以上一个台阶了,不会再纠结一些所谓的理论,大道至简。我们学习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