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蔻说.101 :斜杠中年】
文: 杨莹Echo
如果没有查百度百科,我也被斜杠青年的“青年”二字误导了。应该说,是自我误导。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比如:王大帅,教师/演员/摄影师 ,“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举个栗子,一位朋友,工作时间是个互联网公司的销售总监,休息的时候就变成了笔耕不辍的游记写手,周末还能在篮球场上帅翻一众姑娘。。。这“销售管理者/作家/业余球手”的多重身份,就是对斜杠青年的完美诠释。
斜杠青年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进步的体现。这种进步使人们拜托了“工业革命”带来的限制和束缚,释放天性。
自主的,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
虽然是80后,最近一年才听说斜杠青年这个词,结果,就自动的聚焦在了青年,而非斜杠。
管它是不是青年,人都是需要斜杠化的。尤其是中年,更需要。
角色需要斜杠,兴趣需要斜杠,热情动力需要斜杠,养家谋生能力需要斜杠,生涯规划也需要斜杠。
斜杠化,是个历史必然。
原始人本来就是斜杠化的,一身多能,劈得了山,猎得了象。农业和工业开始将人固定在“格子”里,并愈发讲求极致的“专业性”,于是人们从学习到工作,都力求让自己专业化,好成为一颗衬职的螺丝钉。
而现在不同了,快速的变化和融合,它需要人们开始重新弹性,以及,人们自己也除了吃饱穿暖,渴望能够愉悦而有成就感。只是,我们许多真中年人(90后号称中年的死开!),已经认真地活成了一个套路,当世界解锁时,不知道怎么办。
斜杠化,也是有效延长自身职业寿命和生涯质量、拓宽生命宽度的有效途径。
在组织内,越来越多的职能边界开始融合,并非像从前那样有着精密而分隔明显的“墙”,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岗位,需要人的能力“斜杠化”,而经理人如果希望能够将会越来越扁平的组织结构中总能够有自己的发挥之席,能力的斜杠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斜杠化的发展,并非将自己的职业侧面简单罗列,而是真正拥有多种行业间平行切换并获得价值的能力。英国和美国的管理研究者提过一个名词叫“组合式职业生涯” ,也是与此理念相同。多社会角色、多兴趣探索历练,不止提供了多种技能和兴趣愉悦,也提供了安全感:即使某种社会角色无法成功,但仍存在各种潜在的可能,给人生编制出令人更为安心的巨大安全网。
我回头看了看自己: 杨莹Echo
猎头/培训师/企业教练/心理咨询师/野生书法家/农家菜厨娘/十八线播音员 。。。
未完待续,还好女人一般活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