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优秀
一句话:我们不应将激情看做是赢得职场的法宝,而应在理解了匠人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刻意练习做到精通,积累自己的职场资本,从而获得更大的自主并发掘自己的使命。
本书先以乔布斯的一次演讲:“追寻你爱做的事”为靶子,以分析乔布斯等人的职业发展对激情假设(要获得职业幸福,先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并找到与这一激情相匹配的职业)进行了批驳。最后得出结论:这一假设其实是一陷阱,之所以站不住脚,是因为能作为职业的激情本身就稀缺;职业激情并非来源于将激情化为工作,而是擅长和精通;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自我决定论三要素:自主;胜任;归属)。正确地工作胜过正确的工作。那么如果不以激情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又该怎么做呢?
作者接下来介绍了匠人精神。这是一种以产出为关注点,关注我的工作能给世界带来什么的思路。主张要让自己优秀起来,令人难以忽视。匠人精神中,精通不是因为激情,而是某种实际的需求。说白了,激情不能当饭吃。先采取匠人精神,把技能磨炼精通,激情也会随之而来。作者在这里又再次论证了激情思维的不合理性:1.采取这种思维,我们会期待我们激情所在的工作,不安于当下的踏实积累,放大对当下工作的不满,从而错过了享受生活,享受工作的机会。这里我也从“后情感合理化”的角度进行了理解。2.我是谁,我真正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基本是没有确定答案的,因为人是会变的,而且不了解的工作,很可能被寄托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紧接着,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职场资本和交换的观念:我们想获得高回报、自主、有使命感的工作,需要稀缺的职场资本予以交换。并以具体的案例解读,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而后提出职场资本的获得路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指“以某一位老师设计,用以改善某一特定方面表现为唯一目的的活动(埃里克森,Florida University)”,这种练习使人不断离开舒适区,以磨炼稀缺技能。而后,作者引出了对于刻意练习的训练建议:了解工作所处的资本市场及所需的职场资本类型;界定优秀;跳出comfort zone,积极寻求反馈;有耐性地工作。
在积累了一定的职场资本的基础上,一份令人满意、有提升空间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即可以灵活的安排时间,进行深度工作(深度工作的理念会在纽波特的另一本书《深度工作》中介绍),从而具有很高的创造性。这种自主性不是靠盲目的跳槽或创业而获得,其基石应是靠深度工作和刻意练习积累起来的稀缺的职场资本。作者又介绍了陷阱二:在寻求职场自主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阻拦,那么做出判断的原则是什么?这里给出了财务可行性规则:得有人愿意为了你的选择而买单。听起来怪怪的。
最后,作者以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导的教育经历谈到了使命感。这样,工作就由职业上升到了天职的层面。这里与激情假设有联系在了一起——使命感不是在职场初期就有的,而是在精通了某项工作后逐渐认识到的。纽波特以自己参加学术研讨中发现的研究热度问题进行了探究——很多发明和理念,都是集中在某个时段涌现但又是被独立完成的。从而论证了相邻可能(新领域的出现必然是其相邻领域产生了重大进展才得以可能,而非是毫无基础的灵光一闪)的正当性。之后将相邻可能的概念由科研过渡到职场使命。作者认为,使命感的产生,也不应是灵光一闪后的激情,而是在相关领域达到专精程度后,达到前沿后的自然结果。作者由此告诫我们要“耐下性子,往小处去想,之后再往大处去做”。
在书的结语部分,作者以自己作为MIT的CS博士的成长经历和在乔治城大学教授的职业选择上对这些理念的运用为例,指引读者对于这些规则的使用产生具体的了解。
整本书并非一味地说理,也非一味地堆砌真假难辨的事例,而是在引用了众多关于职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分析完有代表性的案例后,得出了环环相扣的结论和建议。在本周的阅读中,我还读了纽波特博士的另一本书《深度工作》。我认为深度工作的理念,是对刻意练习更深层次的发展——《优秀》从职业选择理念,匠人精神,刻意练习、追求自主、发掘使命的顺序对我们的观念进行了破旧立新,而《深度学习》则更大程度上从操作的具体层面给出了如何深入工作,从而磨炼自己的专精技能,积累职场资本,从而实现职场自由和化工作为天职的建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