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和往常一样,从氾水镇水务站出门沿红旗北路向南跑步。
走到稻田边习惯性地看看水稻以及叶尖上的露珠,这一看有了新发现:稻花开了!仿佛就在一夜之间,随着水稻抽穗,稻花在稻穗上悄然盛开,星星点点、若有若无……白色的花,是那种极小极小的芽儿,细细的花柄似白丝线一般。
稻花,那么不起眼、那么普通,作为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我眼里却格外美丽,一朵稻花就是一粒稻谷啊!
“稻花香里说丰年”,我已经闻到阵阵香味了,这是稻花的香味,又是新鲜米饭的香味!
今年三月初,根据组织安排我到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开展盐城新水源地与引水工程建设工作。
从我们的住处氾水镇水务站向南不过200米就是一片稻田。
每天晨跑经过,我都要停下脚步看看,常拍些照片留作纪念。
我觉得,秧苗在插上后的25天左右时期内,处于返青、分蘖期,矮矮、细细、嫩嫩的,它们都应被称作“秧苗”更合适。
此后,水稻身子会较快长高,叶子逐渐厚实起来,整棵儿也真正“发”开来,就进入了拔节孕穗期。这时候完全可以称作“水稻”了。
清晨,太阳慢慢升起来,阳光普照大地,这时的稻田绿油油的一片,每棵水稻都欣欣然张开了眼,并将腰杆挺得笔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了看,每根叶片的顶端都似针尖一样,每个针尖上都顶着一颗露珠。若干的露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让整个稻田灵动起来。
恰巧路边两棵香樟树的影子平铺在稻田里,仿佛两个相爱的人儿,刚刚睡醒又相互深情凝望。
不远处农舍的门儿陆续打开,公鸡“喔喔”打鸣,狗儿拉长身子伸着懒腰……
稻田如此美好!大自然如此美好!生命如此美好!置身其中,跑步时我觉得身轻如燕了。
当夜幕降临,月亮升上了天空,稻田又是另一番景象。秧苗刚刚栽下时,水田里白花花的,到处是水的反光。
可千万不要以为月光下的稻田“静谧、安详”,事实上是喧哗一片、“歌声”一片、热闹一片。是谁在大声喧哗、在纵情歌唱?是青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作者笔下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这“蛙声”不是一两声,也不是十声八声,而是“一片”,是遍布了稻田、铺满了大地、填满了夜空的。
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词人所描绘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情景,在时间、空间上与实际情况都是有差距的。其实最响亮、最喧闹的蛙声不是出现在“稻花香”时,而是在六、七月份秧苗刚插下不久,那时稻子还小,水田里的水较多。真到了“稻花香”的时候,蛙声已经弱了很多很多。
词人之所以这样写,应该是为了起势,而不拘泥于写实了。
出乎意料,事实告诉我,黄昏时分的稻田是最有趣、最生动的。
那天黄昏,从氾水水务站向北礼送前来参观的领导至淮江路,回头经过一片稻田时,隔着车窗看见稻田里有好多白色的影子在晃动。起初以为是自己眼睛发花或者是幻觉,揉揉眼睛定神看,没错!是鸟,白色的鸟,很多白色的鸟!
赶紧掏出手机拍摄。担心惊吓到它们,没敢放下车窗玻璃,可是这样无法拍出清晰的图片。放下车窗,它们似乎浑然不觉;驱车至田边,它们依然轻松自在;人站到田埂,它们仿佛习以为常……
它们的身体纯白,体型修长。大半个身子露在水稻上面,,轻盈、灵巧,你隐我现、此起彼伏,明眸善睐、顾盼生辉,彼此间似乎非常熟悉、相当默契……
那一刻,它们相聚在一起,它们分布在整块稻田。
原来读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其中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总以为古时候才有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和这样美丽的稻田,没想到在宝应、在氾水就亲眼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