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难吗?当然难!
深圳2017年社平工资每月7031元,目前房子均价5.5万一平。
社平工资左右的收入人群基本是不用考虑在深圳买房这个事情。一个月七千工资,除掉房租、生活费、车费、通讯费,没有任何应酬,不孝顺父母不抚养小孩,不买衣服不吃水果等等,一个月最多存四千,差不多存14年才够存到一个40平公寓的首付。
但是等你攒了14年的首付,房价也不知道飚到哪个价位了。
一线城市如此,小县城也是如此,相比高昂的房价,收入总是显得特别的微不足道、杯水车薪。
但是我回顾了一下我保持联系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还有大学同学,发现没有哪一个人没有买房。所以即使买房如此之难,人人都还是买得起房的!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08年的时候,家庭月收入合计一万五以内,当时房价还不算太高,但是在深圳买房依然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他们就在安徽老家买了房。到2010年,老家的房子涨了一二十万,一卖掉,就到深圳付两成首付买了一套房,经过这几年的打拼,也已经有了两套房。
所以即使你在深圳买不起,回老家买也是可以实现的。
而且深圳的一些近距离的卫星城市,比如惠州,目前房价一万左右,以后规划的地铁路线到福田中心区上班也不过半个多小时,在深圳市内,几个区之间跨越上班也不止这个时间。所以工作在深圳,也可以到惠州买房来实现自己对房子的执念。
只要下定买房决心,开源节流,拥有一套房产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相比买房的难,不买车才更难!
这是一个全民买车的年代。
有个朋友,和老公都是85后,收入合计一个月一万多,工作也有十年了,但是手上积蓄只有五万左右。
我建议他们趁年轻做点重大疾病保障的规划,毕竟年轻保费便宜,或者强制买点储蓄型保险,这样以后孩子读书或者自己将来养老都可以。如果没有规划意识,再过五年十年,经济上也难有大的改善。
她说没钱啊,每个月月光。确实,深圳开销也大,每个月租房、养孩子都是不小的开支,而且这姑娘爱美,化妆品、衣服也开销不少。
到年底,居然买车了!借了点钱,加上手上的一点积蓄,买了台十几万的车。
她说,买不起房子,总要买台车吧!
现在每个月还要还三千多车贷、平均每个月保费、油费、停车费也要1000多元,也有几次违规停车,一次500元,开始开车就剐蹭三次,又是一笔维修保养费。算下来,这一年的支出就多出了六万多,本来就紧巴巴的生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前几天老家的表妹跟我闲聊,说生活不易,老公每个月三千多的工资养他们娘俩,手头紧巴巴的。但是聊到后面,说去年过年开着电动车回娘家,孩子冻感冒了,现在天气热了,骑电动车回娘家又热得不行,准备买车。
全民买车,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首先,开车出行确实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特别有了孩子的家庭,带孩子走亲访友、户外活动都要方便很多。上班开车也不用忍受公交上的拥挤不堪、陌生人的肢体接触和难闻的汗臭味。
其次,买车成本低。相比买房,买车的成本要低得多,0首付买车,2年内免息贷款,这让买车变成了一件没有什么门槛的事情。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有车是“成功”的标配之一,是一件有面子、可以满足自己虚荣心、自我价值感的事情。
不管是回老家,还是同学、朋友相聚,开着车子,特别是豪车,是倍有面子的事情,反之,没有车子,则意味着“混得不好”!
我们都对“成功”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有房有车,有挣钱多的工作、有不离婚的婚姻、儿女双全,然后大家都朝着这统一的标准奋斗。生怕自己活得和别人不一样,生怕别人有的自己没有。
Spenser说谁不是在朋友圈装逼,谁愿意承认自己的loser?
正是这样的心理,钱不是很宽裕的人不买车反而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你需要在理智的理财规划意识和“我混得没那么差”的虚荣心中进行反复的挣扎。
我本人就是如此。80后,来深12年,有房无车,努力奋斗二房中,无买车规划,但为此有过多次的挣扎。
买台车从能力角度对我来说不是难事。
但是从家庭需求来说并不是刚需。老公每天跟公司车上下班,我虽然公交上班需要转车,但公交的成本少,而且开车到公司和公交到公司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且没有堵车风险。偶尔周末一家人出行、节假日旅游、拜访客户,确实是有车更方便。但也没有因为没有车子而觉得难受,毕竟现在摩拜、公交、地铁、UBER和滴滴随时都可以解决我们出行的问题。
再来说养车成本,燃油费5000元左右,维修保养洗车费每年2500元左右,停车费1200元左右,保险费7000元左右,其他的出行过路、过桥,违规罚款,车辆年审,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少不了1300元,这样算下来,一年不会低于17000元的支出。
另外车子还有十几万的成本。它不同于房子,有很大升值空间,可以计入我们的资产,车子则属于高消耗品。假如一台15万的车,开5年,那每年的成本就是3万。
如此,每年车子带来的支出就有47000元左右。那47000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可以带孩子在国内玩一周,也可以全家人去东南亚玩一周。可以上一些自我增值的课程,可以给自己买一件小奢侈的物件,等等这些都比买一台车给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让我觉得自己的钱花得更有价值。
但是我也是凡夫俗子,不可能完全无视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有一次参加老公大学同学的聚会,酒足饭饱之后,互相询问怎样回家,唯独我们没有自己的车,需要公交或者自己打车回家的时候,还是有些尴尬的。我不希望我的老公在他同学面前显得“碌碌无为”。
有多少人买车是因为刚需?
怎样在社会评价体系和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进行选择?遵从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不买车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直在说全民焦虑,其实很多焦虑都来自于你和别人的比较,以及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坚定遵从自己的内心很可能才是摆脱焦虑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