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黄逸梵趁丈夫不在偷溜回家,低声对女儿说:“我带你去个好地方。”小瑛点点头,乖巧地跟着妈妈去到了学校。
丈夫张廷重抽大烟,养姨太,这让黄逸梵无法忍受。她要摆脱这千疮百孔的婚姻,但在此之前,她必须让女儿进入学堂,那时,张瑛10岁。
“小瑛,你想上学吗?”“我想!”“好,听妈妈的话,好好读书,以后一定要出国看看!”“嗯!”小瑛看着妈妈皱着眉头对着报名表想了半天,终于写下了三个字:张爱玲。
黄逸梵摸了摸小瑛的头,“妈妈暂时想不出更洋气的名字,就先叫爱玲吧。”她未曾想过,这个名字会成为未来文坛上一颗耀眼的金星。
张爱玲对黄逸梵极为崇拜,她羡慕妈妈能够飘洋过海,见多识广。尽管,妈妈曾经为了自己的理想,抛下她和弟弟远渡重洋四年,但这并不影响爱玲对母亲的依恋。
“妈妈,我想像你一样弹钢琴。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穿高跟鞋!”爱玲眨着明亮的大眼睛,天真地看着妈妈。黄逸梵捏了捏爱玲的小脸蛋,说:“好好好,但你得爱护钢琴,不洗手坚决不能碰钢琴!”
爱玲深受黄逸梵的影响,在生活上,对东西极为爱惜,对品质也极为讲究;在求学路上,她也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风格,像妈妈一样,活出了独特的个性。
黄逸梵出生名门,从小被裹了小脚,但这并不影响她天生就是个旧时代的叛逆者。她向往着理想和自由,她强调男女平等,她提倡女孩要多读书,要多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黄逸梵不仅是这么说的,她也是这么做的,张爱玲在回忆母亲时说:“她用那三寸金莲踏遍了世界。”
张爱玲刚进入学校不久,黄逸梵就正式和张廷重提出了离婚。张廷重苦苦哀求,也无法挽回黄逸梵已死的心,只好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而在离婚协议上,黄逸梵特别注明,她要干预女儿未来的教育问题。
正是因为黄逸梵对张爱玲学业的全力支持,才让爱玲不仅从小接受了传统国文教育,后来还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教育,成为贯通中西文化的民国四大才女之首。
张爱玲骨子里继承了妈妈的坚韧,对自己理想的生活大胆地追求,不在乎旁人的眼光,特立独行。但性格相似的人必然相爱相杀,张爱玲回忆母亲时这样写道:“看得出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
黄逸梵对张爱玲的管教是严苛的,特别是在金钱上,与她分得很清楚,像极了西方人的AA制。如此寡淡的母爱,让她一度怀疑妈妈是否爱她。
1957年,张爱玲收到了母亲的遗物,那是满满一箱古董。爱玲抱着古董箱子,整整哭了两个月,她知道自己错怪了母亲,她才是黄逸梵一生的挚爱。
黄逸梵有着新潮的思想,对孩子的教育,她的观念也是超前的。她不宠溺女儿,逼着孩子独立,放手让她去成长,其实背后却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或许,我们年轻时不能理解,为人父母后方能读懂。只希望不要像爱玲一样,让这份爱成为永远的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