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著作:《茶馆》
作者:老舍
01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作品特色被总结为“带泪的笑”,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话剧《茶馆》《龙须沟》。本期我们就来讲一下老舍先生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的作品——话剧《茶馆》。
《茶馆》创作于1956年,全剧只有三幕,分别为三个时代背景—— 维新变法失败后、军阀混战时期、解放战争爆发前,地点都是主人公王利发的北京裕泰大茶馆。至于为什么是“茶馆”,老舍先生给出的解释是“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话剧本就缺乏人物肢体语言的描述,加上茶馆地点的单一性,若想写出“反映社会变迁”的作品,作者只能从语言上下功夫。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话剧的主题和语言写作的技巧,来谈一谈老舍先生是如何用“三幕起落”来歌唱这首“时代哀歌”的。
02
《茶馆》的主题无需细究,很明显讲的是文学写作中永恒母题之一的“时代变迁”。
维新变法失败,顽固保守派和维新人士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老舍在第一幕塑造了常四爷和秦仲义两个正义人士的形象。幕启是两伙人要打群架,但在双方还没有约齐打手前,已经被人调停,并约在茶馆里会面。老舍借一件小事三言两语地描绘出时代背景下群众混乱的生活局面,又十分自然地引出了剧作的主要人物出场。
常四爷和松二爷来到茶馆喝茶,谈起打群架一事恰好被打手二德子听见。
二德子 (凑过去) 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 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 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这段对话里包含地道的北京方言,符合事件的发生背景。同时,它也鲜明地刻画出常四爷和松二爷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常四爷刚直,松二爷怕事。然后是秦仲义与庞太监的对话。两人作为维新人士和顽固保守派在本剧中的代表,一见面自是免不了针锋相对。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表面看上去一派和谐,实则话里有话、笑脸相迎。老舍先生的语言功底在此可以让人一窥端倪,当然,这些文笔表面看来简单易成,实则和上面的话里有话一样,背后的凝练功力还需日复一日的训练积累。
这一幕,有人打群架,有人卖孩子,有地痞流氓横行乡里,有宫廷人员萎靡不堪,有刚正的人遭到迫害,有资本家实业救国……可谓是将一代风云汇聚在这一幕之中。
到了第二幕、第三幕,时代一直在变,人民的生活却没见有多少改善。即使清朝覆灭,还有军阀混战、外族欺侮,就连这些祸乱天下的敌人被消灭后,也还有国共两党之间不可避免的战争。什么是不变的呢?只有茶馆里张贴的纸条上的“莫谈国事”这些字一直不变,给人以警醒。
茶馆主人王利发心肠不坏,懂得审时度势,凭着圆滑奉承的作风在朝不保夕的动荡里生存下来。但到了最后,他的茶馆却被人惦记,惨遭横夺。结尾处和两位老友重聚时,他感慨自己做了“一辈子顺民”,竟落得这般下场。
秦仲义实业救国失败,资产被人夺去,最后只落得一个满腹牢骚的形象于世人。常四爷一生正直不屈权贵,最后也是和两位老友一样,“老得不像样子”。
秦仲义 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王利发 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
常四爷 (立起,喊) 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撒起几张纸钱)
秦仲义(王利发) 一百二十吊!
《茶馆》是以三人撒纸钱分别、王利发上吊来结尾的。这一段落的语言魅力也是同样精彩,单说“祭奠”一词就有多重寓意。是生命的没落,还是时代的落幕?作者没有点明,那便是一切皆有可能。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最大魅力往往是读者的众口不一。
03
《茶馆》取得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从一开始的选择地点(茶馆)、到“莫谈国事”的细节、再到人物随经历而变的语言风格,这些无一不是茶馆的精华所在。借茶馆这么一个人来人往之地,讲民众;借民众的不同身份,讲阶级;借阶级在内的一切的改变,讲时代。老舍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勾勒出笔下的(世界的)风云变幻,综合自身语言大师的功力,才使《茶馆》荣登巅峰。上述每一点都不算特别卓越,但它们的结合却是让人无可挑剔的。难怪曹禺先生会对其有“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的高度评价。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对老舍先生几十年笔耕不辍的另种称赞。
其实写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我们承认天赋存在,但坚持可以弥补也是无可非议的。一个写了一辈子看透世间炎凉的老人,总比一个仗着天赋异禀不思进取数年的毛头小子出众的多。有天赋要坚持,没天赋更要如此。
关于《茶馆》,时代的变化以及主人公的撒纸钱落幕诉人一曲哀歌。关于现在,新冠状肺炎肆虐以及一代巨星科比的不幸离世让人惆怅叹惋。这些无一例外地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人活着很渺小,但也正因为活着,才有与天比肩的可能。重要的是,不要认命,不要向压迫自我的时代妥协。
本文原创,转载联系
2020.1.27
欢迎关注本文连载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