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坛百花齐放,名家迭出,不仅有“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更有“诗鬼”李贺。他的诗作却奇崛深邃,出人意表,为时人激赏,后人仰慕,“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流传不绝,深入人心。然而,李贺一生仕途蹭蹬,抑郁不得志,27岁便抱恨而亡。他的早逝,与他自小体弱多病,写诗呕心沥血不无关系,但更是因为仕途不顺,毕生苦闷而致。
李贺自幼才思敏杰,七岁能诗,擅长“疾书”。贞元十二年(公元796)著名诗人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读后大为赞赏,李贺自此名扬京洛,其时李贺尚且年少,十五岁时,李贺就已经与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益齐名了。
唐宪宗元和初(806年),李贺身负盛名、满怀希望来到长安,参加进士科举考试。不料竟被人举报,说他不避讳他父亲“晋肃”的名讳,参加“进士”考试。因为“晋肃”和“进士”同音,那时对尊者长者名字的避讳是很严格的。韩愈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为李贺辩解,然而无济于事,李贺被迫愤而离去,自此永远与科举无缘,这对一个只有科举一途晋身的寒门士子来说,无异于剥夺了政治生命。这个意外的打击使诗人终生坎坷。信心百倍而去,满怀失望而归,在回乡途中,朋友设席招待,诗人借酒兴创作了著名的《致酒行》,抒发自己的哀愤之情。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我潦倒失意,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以身体为重。当年主父偃西向入关,资用耗尽,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尽门前杨柳。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仅凭一纸上书,就博得皇帝垂青。我现在正是失魂落魄之际,忽然听到雄鸡一叫,天下大亮。少年当存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一个困顿不堪,自艾自怜之人呢?
诗中提到的主父偃,是西汉时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习纵横术,后学《易》﹑《春秋》和诸子百家。在齐地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等诸侯王国,但都不受欢迎,所学不得施展。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西入长安。谒见当时炙手可热的大将军卫青,卫青对主父偃的才华十分欣赏,多次向汉武帝推荐,但是汉武帝置之不理。主父偃滞留在长安,所带盘缠资用全部用完了,只好到处打秋风,混饭吃。时间久了,搞得大家见到他就躲,对他十分厌烦。无奈之下,主父偃只好硬着头皮,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阐明己见,以求召见重用。主父偃抱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消息。没想到当天就被召见,汉武帝还感叹相见恨晚,当即把他与徐乐﹑严安同时任命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四次提拔﹐可谓荣宠之至。
与主父偃一样先穷后达的还有唐初的马周。马周年少而孤,家境贫寒,好读书、性不羁,不为州里所容。
唐武德年间,马周好不容易补授博州助教,做了个教育局的局长助理,他没怎么当回事,整天饮酒混日子,无所作为。州刺史达奚恕多次对他严厉斥责,马周愤然辞职,心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他在曹、汴之间游荡,又被浚仪令崔贤首侮辱,基层普通官员素质低,哪管你是不是有水平、有能力!再有思想在基层不实用也是白搭。气怒之下,马周素性前往京城长安,做了一个北漂。因为手头较紧,住在新丰的一个旅店时,又被店主气个半死。店主对来往商贩热情有加,对马周却态度冷淡,不理不睬。马周要了一斗八升酒,悠然独饮,店主颇感吃惊。到了京城,马周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个武官,只知骑马弄枪,哪里懂什么朝政,只好求助马周。马周为常何列了二十多项意见建议,不仅针砭时弊,深中肯啟,关键还契合旨意。太宗深表怀疑,他深知常何没有这种才能,把常何叫来询问,常何说:“这不是臣所能写的,是家中宾客马周写的。他每次和臣谈论,无不以忠孝为宗旨。”太宗当即派人召见马周,因为急于见到马周,太宗连续四次派人催促。待马周到后,太宗和他谈得十分投机,当即把他留在门下省值班侍奉。常何因举荐有功,太宗赐帛三百匹。不久,马周就官运亨通,扶摇直上,最后做到了监察御史。
主父偃和马周都是富有才华能力之人,早期都不得志,被人轻视侮辱,后来仕途显豁,人人贵重。李贺的朋友以二人遭遇鼓励李贺,李贺这才暂时放下烦恼,重拾信心,精神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