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小沫
不曾想过,这个寒假会这么长。
昨夜凌晨的闪电和厉雷气势磅礴,哗啦哗啦的水滴声瞬间就开始在耳边汹涌澎湃。早睡的人,错过了这场天与地的真情演奏。
我喜欢在房间里躺着听雨,让每一滴雨点在我的心弦上拨动,既舒适又安全感满满。习惯性拉了拉被子,不让冷空气从肩膀旁偷偷钻进来,再把头微微一缩,轻轻闭上眼睛,仿佛一秒就能进入甜甜的梦乡。
偶尔吝啬这份美好,不自觉地想起一些事,然后就是与夜里的月亮相伴了,月亮不睡我不睡,因为想睡睡不着。
曾经有段时间晚上很晚才能睡着,大概因为太闲了,现在根本不会。
人们总爱把春天比作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就来了,悄悄就走了。果不其然,尽管昨夜雨骤风疏,早上起来外边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乎那场歇斯底里的雨从未光顾。
我想起了朱自清的《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好像仅一夜之间,这片绿色就开始在大地上肆意妄为起来。
那种嫩嫩的绿,让人想伸手去摸,甚至想装进口袋里,随时点亮阴郁的心情。回想起这一隆冬的枯黄,不禁感叹绿的这份韧性,还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这绿,是生命的绿,是希望的绿。
“吹面不寒杨柳风”,今天的风也格外温柔,微冷,像在给调皮的脸蛋按摩。要不,你也去吹吹吧,绝对会迷上它的。
一切都变得好快,真希望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假象;一切又都变得好慢,悄无声息就宣誓一个季节的始终。
故乡的春天,真的错过了好些年!
还记得那年的雨,那年的我们。一无所虑的年纪,一双雨鞋走天下的豪情。求学在外的日子,家乡的绿还是最初记忆中的绿。
2月10号开始钉钉打卡上班,生活的节奏不快不慢。16号第一次给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一对一上课,保持隔一天一次课的节奏。
受网络和设备的限制,我只得两个小时对着电脑屏幕举着手机开视频,所有学习资料都得电子稿打印出来。
说真的,我很累。
这周加了另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上课时间为周三和周天九点到十一点。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几乎会花上好几个小时去备课,看课件,看教案范文。
因为两个孩子都准备考长沙名校,我会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孩子多讲知识点,加大课堂容量。
幸运的是,俩孩子都挺爱学习。
2月20号出的考研成绩,我没参加这场考试,但我很关注身边人的成败。都说考研很难,可我熟悉的同学几乎都过了笔试,似乎又没有我当初想的那么可怕。
我承认我羡慕了。
把考研从我的人生规划中删掉时,就已然注定了我们截然不同的未来。我不后悔,但会怀疑自己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和怯懦。
朋友圈里看见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正以让我不敢想象的程度优秀时,我一下子就愣住了。到底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我们的差距就拉得这么大了?我像是受了当头一棒,也像是被猛地扇了一巴掌,生疼。
我无数次回想起朋友圈里的内容,朋友的老师发朋友圈表示看好她和她男朋友,谈论他俩“真是最有爱的一对了”,并定义他们为“好的爱情”。她考研笔试超高分,男朋友也有望考博成功,就如她老师说的,“一起进步的日子,感情肯定也会越来越好”。
看来这么些年来,朋友真的如当初设想的那般优秀了。学业爱情,双丰收。
她没撒谎,我食言了。
我不喜欢发朋友圈,因为我不想被别人看透,我要极力掩藏真实的自己。我也不喜欢刷朋友圈,因为除了百无聊赖的日常之外就是毫无意思的秀晒炫。
我很少会看了谁的朋友圈就被震撼到,然后立马反省自己一段时间内的生活状态,朋友是第一个让我如此的人。或许我还没有进入“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阶段,看见优秀的人想追赶,力求上进。
突然之间,我发现我该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了,为了莫须有的事忧愁,不值得。
3月3号一早查了面试成绩,输入身份证和姓名后,一秒也没有犹豫,直接点击的查询,仿佛有很强的预感告诉我一定会成功。看见“合格”两字时,好像也没有那么兴奋,果然越长大越难快乐。
曾经有个人告诉我说,自己是个很难快乐的人,其实,我也是的。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我会笑得很开心,也经常说一些搞笑或自嘲的段子逗身边的人开心,但事实上我是个一直在寻找快乐的人。特伤感那次,竟直接和我妹说:这么多年来,好像没有一件事能让我真正快乐。
妹妹没有否定我,只说了句哪有那么多快乐。其实一说出口的那秒,我就后悔了。
脑子里闪过很多愉快的日子,只是现在的我是真的不快乐而已。
疫情在家,也会有很无聊很郁闷的时候。
下载过soul(听说是个灵魂软件),玩过几天,越玩越空虚,干脆卸载了。很想通过某种方式去转移对另一种爱而不得的遗憾,后来才发现根本就是徒劳。
想起了这么一句话,“只要那个人曾经出现过,其他人都是将就”,拼命挣扎着放弃,记忆却愈是将其美化。
患得患失,忽冷忽热,我是怎么了?
或许我这种人就是需要被坚定地否定,然后才肯释怀。明明知道那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却依旧留恋不舍到失魂落魄。说好了走了,却又频频回头。
我最大的缺点并不是不肯承认自己的优秀,而是,我本平凡却拼命去追寻不配拥有的东西。换句话说,我的自卑是根深蒂固的。
也有思考过一个尤为深奥的问题——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余华的《活着》至今没让我弄明白那句“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高考之前,我唯一的目标就是考大学,好像活着的意义在于大学,关乎未来。后来啊,我变成了一个超级普通的人,好像活着都是按部就班,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种看透游戏套路的感觉,活着就这么回事。
那为什么人人都想活着呢?
以前觉得自由最有意思,不用上课很快乐。疫情在家这么久,好像玩也没意思了,会特别空虚。每天都是灰头土脸的,得过且过。
那么,生活的意义好像在于奋斗,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尽管每天都得上班,还会带有强制性,活着就是为了挑战,为了从十分的枯燥与乏味中提取三分的快乐。毕竟,难得的,往往是最珍贵的。
对啊,我一直想去旅行呢!
我想去欣赏一切宽阔的景观,比如大海,比如沙漠,比如草原,我还想看传奇的人文景观,想看古镇醉人的民俗文化……
我想去的地方很多,想感受的景观千姿百态,想吃的美食,想喝的酒,想听的歌,想见的人,太多太多了,数也数不清。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一去实现。
我明白了。
活着的意义或许在于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断激励自己去探索新的事物,不停地配合自己去做喜欢的事。
有向往,有期待,才会有动力,有热情。
如果一直对着一成不变的一切,谁都会觉得了无趣味。那就做个有趣的人吧,去发现这个有趣的世界里无限的有趣。
好不容易来一趟人间,我想把新鲜尝个遍。
之前太念旧是因为我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女孩,把路人的风景当成了宝贝,幼稚地想把一切拥入怀抱,却忘了标个价。
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怪圈,疯狂从众,使劲模仿,最后两手空空,徒自神伤。我喜欢看过世界的男孩,我的男孩大概也是如此吧!
等不再对外面的世界蠢蠢欲动,我就坐在月下细数头顶的疏星,然后把你点亮。
是啊,21岁,我留不住身边的人和事。
就像我留不住这绿,毕竟春天年年有。
故事还很长,
等春去秋来,
我再和你细说绿在我心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