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对时间管理有个更深的认识,在实践了番茄工作法之后,想起多年前买过过的一本书《暗时间》,便翻出来看看。
就像作者在前言里说的,这是一本与心理学相关的书,人人都应该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所以这本书主要就是关于基于作者对许多与心理相关领域的研读,结合自身实践,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待时间管理和思维提升,更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与判断,其中涉及到了时间管理、项目管理、思维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我主要关注的是两大块内容:如何学习?如何理解大脑、更好地决策?学习、专注力、坚持;反思、总结、抽象、理性,是作者反复提到的两组词。
暂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小结:
高效地利用时间
往往我们总是关注做一件事情花费的时间数量,比如现在很多作者在发布文章都会根据总字数来预估一个阅读时间;似乎这可以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却忽视了使用的效率,也就会出现读完一篇文章还不知所云或者不知道某一段时间内到底都完成了什么事情。那么怎样做到高效地利用时间呢,简单用两个词来说就是专注和坚持。
专注说的是全身心地投入正在做的这件事当中,以达到一种心流状态,从而显意识和潜意识都能专注在这件事情之上;甚至在这段学习之后,潜意识还可以延续这种“思维惯性”,继续思考。
坚持则是指不要轻易地放弃正在做的事情,让我们坚持下去的是对这件事情的热忱度,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而不会因为简简单单的一句“没兴趣了”就不了了知。因此,在开始一项计划之前,也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做出审视,这件事情有没有必要?是否一定是现在做?
高效地学习
在这一部分讲到了知识的本质和将知识抽象化。有一些知识是其他内容的基础,对其它方面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可以先去具体地了解这些“元知识“、“底层知识”,比如大脑认知、心理学。
其次是知识抽象化。我们都听过“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但我们往往对于亲身经历的事情感受更深、而对于其他渠道则不是那么敏感,听了很多道理还是不会用。原因有:一、缺乏理性思考。
"以为情况不一样,所以道理不适用。但却没有探究实际哪些情况不一样,为什么道理不适用,是不是真的不适用。"
二、错误的认知。
“当你经历的情境跟朋友当初经历的情境相似性不足,尽管本质上可能是一回事,你仍想不起他曾经说的那些道理。”
三、没有看到本质。
所谓的能够”活学活用“,就是那些善于抓住知识本质,触类旁通,将道理外推到表面不相似但本质一样的问题领域之中的人。“这里就谈到了将知识抽象、推广的概念。
我对此的理解是:把读到的内容、听到的故事抽象出来、脱离原来的语境,对你有什么启示,可以应用到哪些不同的场景中。
高效地思考
我们在思考过程中会有许多的茫区,比如先入为主、各种偏见、错误的归因等等。举个例子,很多人分不清”推断“和”事实“,甚至是把推断当做既有的事实,反而给自己施加了不少压力。关于推断,我们总是会过于地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无视事实。一方面也是因为事实可能并不那么显而易见,另一方面,是事实让我们感到更加地不舒适,所以我们选择了视而不见。仔细一想,大脑这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好可怕!
这里就需要我们用好理性的大脑,判断一件事情时,多问问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解决方案;而不要把自己想到的方案认为是唯一的、是绝对正确的,从而对其他方案产生更多的偏见。
最后说说自己的感悟:
1.再次加深了对于专注、坚持的理解,不要纠结于某一次的选择,坚持是更重要的方面。
2.从更基本的方面找到专注力可以提升的方向:要提高专注的持续力以及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即如何保持更加充沛的精力;在一些不怎么安静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阅读、学习。当然这些都要经过一定的练习。
3.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不要主动地去关注生活琐事。比如路上、吃饭、刷牙、做家务的时间,可以通过潜意识的专注将思考的过程持续下去。
4.抓住知识的本质。学会时刻总结看过的内容,并将其脱离文本、进行抽象、做到举一反三。学会从别人的经验、错误中学习。
5.在学习的时候、是有目的的、是有问题的,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习、反思。
6.要培养输出方面的能力。包括整理笔记、用自己话概括讲给别人听、写读书笔记等等。特别是书写方面,既是对思维的延伸、也可以看到自己思考的一个方向、有新的视角,特别是要勇于自己创造性写作。
7.更大的震撼是在思维方面。其实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大脑,而且情绪大脑与理性的大脑会有不配合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批判性的思维、了解整个思维的逻辑推导过程、而不是仅仅听众情绪大脑的一时冲动的想法;我们会有偏见、会执着于自己的想法、会把推断与事实混淆等等,这些情况都会给我们的决策带来盲区。此外还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了解大脑的弱点,更有利于决策。
8.单独拿出来讲一条:不要太看重结果了,许多事件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因果关系。一件事成功了不意味着过程是对的,过程对了,结果也会出现偏差。这是一个概率事件。我们能做的是发挥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做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