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篇文章,说一个内心恐惧的父母,会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
看似是在教育孩子,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孩子的控制,以期达到自己所愿。
忍不住自问:我是这样的吗?我是真的无条件地爱孩子,不在意小宝的成绩吗?
答案显然不是。不然我也不会费尽心力,想尽办法希望她把成绩提上去。
虽然我说不在乎面子,但在她说不想去学校,想要请假的时候,我还是会找很多理由向她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我担心“不明事理”的她,会因为一时地松懈掉链子;也担心这样的状态会让老师对她有不好的看法;更担心自己的纵容会害了她。
所以当她有逆反现象的时候,我总想“见招拆招”找出一些理由或方法,试图去说服她。
然而大多时候,是不奏效的。小宝要么书本一合:我不学了。要么会说“你老是这样说,真的很烦啊”!然后转身走掉。
剩下我一个人呆在原地,内心感到一种深深地挫败和无力感。
有时沉下心来,回想我们平日里的相处,可谓是一次次耗尽心力的智慧比拼。
每一次小心翼翼的试探性话题,如果能换来她心平气和地沟通,就是我希冀的皆大欢喜。
看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也听过很多亲子教育讲座,但是真正要用到孩子身上,也不是都管用。
毕竟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还是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有时候我也反思: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自己是不是太过用力和敏感了?
很多次我跟自己说:小宝聪颖,善良,独立,有她自己的个性和优点。我自己都做不到完美,又怎能要求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做到呢?
即便现在成绩没有那么好,也都是有原因的,不能把所有责任全推到孩子身上。
所以,除了理解和尊重,我不能渴求她事事如我所愿。
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当她对我的“关心”表现出烦躁的时候,我心里会想:是不是对孩子干涉太多了?
或许我跟大部分父母一样,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进我们的建议,人生少走点弯路。
我们的初心是好的,但却忘了:孩子还小,很多事单靠我们说是没用的,她总要自己经历了才明白。
《不管教的勇气》一书中指出:大人之所以想要干涉孩子的人生,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无力承担失败的责任,这是既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是啊,总是怕孩子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无法承担由此产生的挫折和失败。
正因为我们预料不到以后会怎样,所以才会让自己时常陷入担心,焦虑的状态,无形中也给孩子施加了压力。
其实心里也清楚:孩子大了,什么都懂,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就看她有没有学习的动力,愿不愿意去学。
所以,与其管得太多适得其反,不如放下对孩子的担心和焦虑。寻找管教的边界,赋予孩子勇气,帮助孩子树立勇于直面人生课题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