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书友会的节奏我已经落下不是一点点了,这一期的书是秋叶大叔的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这算是一本有争议的书籍吧,看豆瓣上书的评分只有6.9分,但是呢我关注的几个大牛给的评分是8.0分。我自己最早在微信读书上翻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连序篇都干货满满,读几遍都不够!
对的,这可能是我读过最多遍、内容最多的序篇了,简单画了个序篇的思维图如下,整整46页,分成五大块。
阅读目标
开始看之前,先明确一下自己的目标,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实现如下几个目的
- 学会怎么写书评,怎么拆书,并且能够形成一个自己的套路,每天把拆的内容发布到微博上
- 书名叫《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这里面的关键字是高效和读懂,我希望自己都能够学到
- 这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想学习写书的方法
主要是这2个吧,我翻了翻后面的内容,还是很丰富了,但重点还是在学习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上,力求尽快能够用得上。
序篇-十大误区
说回序篇,今天整理了序篇里面的十大误区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清单:
怎样算看完一本书?
并非每个字都看过才叫读完
豆瓣的评论区里面有个人,摘抄了这一小节的原文,说自己看到这里就不想看下去了,打了个1星……像极了之前的我,认为自己应该把每个自己、每个细节都看过去,甚至是都记住,才算是看完了这本书。
这是应试教育留下的坑,看名著什么的都是这样,一目十行,一直浏览过来的。这样的看书没有什么成效,或者说难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成效。
即便是一些理论性的书,也要主动结合现实来思考,这也是最最重要的……否则,读书的心得会遗忘的很快,不会成为你的内容,这读书就把自己变成一个容器,而不是搅拌器。容器的特点是只能装一点点东西,要进来新东西,就得扔掉一些旧东西,否则装不下。而搅拌器可以把不同的内容重新组织,变成更容易吸收的饮料,化为自己身体需要的营养
对的,如果只是一个字一个自动阅读,没有从批判性思维的层面去理解,那么读到的东西就只是单纯的经过你的大脑。大脑是用来运算的,而不是做存储的,所以你不可能能记住多少知识,你也不懂的徐宾的大案牍术。
读书有四层境界:
- 看懂别人的道理
- 能自己照着讲出来
- 有意识的去运用
- 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看书只能打开视野,解开思维盲区,但是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必须通过行动
看什么书好?
秋叶大叔把书分成了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和潮流书,每一类书籍都应该看,用不同的方法看,在不同的阶段有侧重点的看。
什么都懂一点,真不如看懂一门比较好
扎心,这个说的就是我,在专业领域的书籍看得太少,总想着有没有什么武林秘籍的书籍。
总想着是不是有什么经典书单,看到网络上大牛整理的书单就很兴奋,赶紧收藏。殊不知,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目标不同,整理出来的书单不一定适用于自己。
有的时候经典书单不好懂,因为要读懂经典书单,也是需要有相匹配的阅历和积累的。这种时候可以先放一放,不必强求自己看下去,阅读并不是让一个人获得智慧的唯一通道。
怎么看好?
好书一定要精读,你对自己加以研究的某个方向一定要学会主题阅读
速读好?还是精读好?不同的书籍,不一而论,关于阅读的方法,可以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的关键,还是看自己的阅读目的和方法,对于好书可以摘录观点、梳理框架并内化成自己的思维;对于差书,可以反思:
- 差在哪里?
- 思维缺陷在哪里?
- 我如何避免?
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系统思维体系,这种体系只能通过阅读有质量的好书慢慢培养起来。等有了自己的框架能力了,就可以把碎片文章信息整合到自己的框架中。这样碎片时间中阅读的信息内容,才会更有意义。
年轻人读书应该考虑是否能为自己建立一个完整的思考框架,这是无法通过网络阅读系统建立的
读书的乐趣
秋叶大叔整理了八条,简单来说,就在于赠友、在于与作者互动、与朋友们互动、从书评排行榜中获取成就、跟朋友们一起有其他玩法等等。
我自己觉得,一直以来在看书的乐趣,一方面是书中的内容让开阔了视野、给我提供了一些工具,另一方面也充实了我的独处时间,让我有一种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喜悦。
对比来说,我更偏向于自我,而秋叶大叔更偏向于对外的互动和成就,这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让读书帮助自己的人生,让读书变得更有成效。
这本书读起来得费点力气的,主要还是自己能力比较弱,到最后一篇笔记的时候,再回来看看今天写的目标,希望能有所成就。
2019年7月24日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