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之理财之六【363】2023-7-8(2)
四位老弟:二月有送信的人到京城,我因眼睛看不清,没有写信回。三月初三接到正月二十四日发来的家信,所有的事都知道了,高兴极了。今天眼睛还有点红,不敢用眼过头所以不敢多写,也没有写给长辈,都写在这份信里,麻烦你们代我去说一下。去年寄回家的钱,我想分送一些给亲戚,,以后几次写信来问,总得不到明白的回答,父亲只是说“都已周到,酌量减半”。我听说有减过半的,有减不到一半的,请九弟下次来信写一个单子告诉我。
受恬的钱,既然是派专人去取,我又写了信去,想来一定取到了。这样,就可以还江岷山、东海的钱了。借他们的钱本来说好要付利息的,我想送他半斤高丽参,还有挂屏各一幅,或许他会少收一点利钱,等在京城考完试的人回去带来。父亲要我再寄一百两回家,也请他们带来,有这些钱,就可以还率五的钱了。率五想来已经到家,他是爱体面的人,不要时时责备他,要给他面子,他会自己学好,兰姊(姐姐)买田令人高兴,只是和别人住在一起,小事要看轻些,不要再讨人厌烦。
欧阳牧云(曾国藩的大舅子,也是曾国藩读书时的好友)要和我家重结亲事,我不是不愿意,只是他和他的妹妹是同胞,兄妹的子女也是骨肉。自古以来,婚姻都重视把这种关系分开,同姓不结婚,中表(指与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与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结婚,是风俗礼仪中最大的不当。譬如嫁女要哭(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也有父母舍不得养大的闺女飞入他门的疼爱之情,等等……),祭祀要三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祀孔行三献礼,主祭者均为朝廷特派或礼法规定之主祭人员,并按爵位或年望高低排列初、亚、终献之行次。《新唐书·礼乐志五》记载中春中秋(即春二月,秋八月)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国学以祭酒、司业、博士分别三献。贞观间皇太子于国学行释奠礼于先圣先师,皇太子为初献,国子祭酒为亚献,国子司业为终献。)
丧事要有音乐,都是有讲究的,违反风俗礼仪的事我我一定不能同意,四弟先把这层意思对牧云说,我慢慢的写信答复他。
罗芸皋二月十八日到京,路上尝尽了辛苦,是进京的人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二十七日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进行复试。他带的小菜、布匹、茶叶都收到了。不知请他带了这么多东西,却不带一封家信是什么原因?四弟去年寄来的诗已经圈批寄了回去,不知道收到没有?
汪觉庵老师的祝寿文,八月前可以带到。五十结婚,可喜可贺。朱家的条件很好,劝他少学点官派,我家也一样。
朱啸山接到的公文上面说他的祖母去世,他非常哀痛,正急着回家。我劝他考完试后到家来住,我家住了三个人,郭二是二月初八到京城的,在复试中取在二等第八名。树堂在发榜后要回到南方,将来的事还没有定。
六弟的信中说他的功课在“廉让之间”,这句话不好理解,需要的书,这里只有《子史精华》,以后请来京考试的人带回。《汉魏六朝三百家》很贵,我已经托人在扬州买,还没买到。《稗海》河《绥寇记略》也很贵,要托人带这些书,还得替人家出车费,因为这些熟不是你很急着用的,所以不想买了。元明古文还没有选本,近来邹惠西选了元文,他劝我选明文,我没有时间,还没选。古文选本只有姚姬传先生选的那本最好,我近来圈过一遍,也可以请来京考试的人带回去,六弟用墨笔加圈一遍更好。
九弟的诗进步很大,读起来能叫人跃地而起,我和了四章寄回。树堂、筠仙、意诚三位先生都各有和诗。诗的作法,各人都不一样,很难根据自己的看法评论。以前我教四弟学习袁简斋的诗,是因为他们的笔情相似。今天看九弟的笔情,和元遗山相近,我教几个弟弟学诗的方法就是只看一家的专集,不读选本,这样才不会淹没了灵性,这很重要。
我的五古、七古是学杜、韩,五律、七律是学杜,这两家的诗每个字都仔细的看。古诗我学的是苏、黄,律诗学义山。这三家的诗我是没有一个字不仔细看,除了这五家,都没有用太大的功夫,我的门径就是这样,你们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另找门径,随自己的性情找相近的学就行了。我近来的事很多,我仍然坚持每天读书,今年已经批韩诗一部,正月十八日就批完,现在正在批《史记》,已经批了三分之二,大约四个月可以批完。你们看什么书,希望详细地谈,邻里要是有什么事也希望告诉我。
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五年(1845)三月初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