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前两次政史地生考的都较差,第一次说因为没背。我以为她自己已反省就完了。第二次我还是任由她自己吸取教训,自己成长,考的更差。她还是说因为没背,背过的也忘了。我考虑了一下,自己的做法也有问题。我完全丢了风筝线,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认识到问题,却不会规划,也缺乏自律性。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我用心为她制订了养学习生活习惯挣钱制度,并及时得到了她下次考试的时间,用心地为她整理了政史地生的知识点,想让她感受到妈妈的用心,背会她的成绩就能很优秀。其结果是她说不想背,知识点她告诉我没用。我本激情满满,以为我很棒,她该感激发奋。心理一下受到打击,瞬间退回到青春期。
用黄老师升级心理年龄的六把钥匙:界限,全局,次序(看问题)接纳,客观,通情达理(解决问题)再来认真审视这件事。
我没有分清界限,学习是女儿的事,背不背她有决定权,愿意给她整理知识点是我的事,用不用是她的事。我却把自己意愿当作她应该做的事,愿望没被满足,便受到打击,失落,伤心,甚至升级到女儿不理解妈妈的,女儿缺乏爱心,是不孝顺的孩子。给孩子人格有了坏的定论,我更受打击,焦虑情绪加倍。我们之间失去了爱的链接,她关闭心门,更不愿意朝着我的意愿发展。
当我认清了界限,我知道想做一个好妈妈,用心的妈妈是我的事,我可以做的事。我做了,任务就完成了,我开心,就行了。想不想背是女儿的事,是她不觉得有用,是她还缺考好的动力,或者没有力量为之付出,与爱心无关,与孝顺无关。当我接纳女儿的现状,客观地看待女儿的行为,心情便平静下来。
接下来开始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改变她。她虽然不喜欢背考试的知识点,但沉迷于看书。我看她正在看《李清照传》。我开始忽略她的那一面,引导她的这一面。和她聊聊她的偶像——苏轼。为什么把苏轼当偶像?李清照咋样呢?女儿很有见地的说,苏轼一生风雨,但遇事泰然处之,被贬海南,别人都是难过,他却开心地吃喝玩乐。他把别人眼中的艰辛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今天看了李清照,也有点喜欢了。我说:“他能让你如此佩服,说明你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女儿开心的说:“那是!”
当女儿打开了心门,我平和地和她再次谈到了背诵。“小学背的《诗经》《中庸》,苦涩难懂。你都是开心的快速的背下来。现在学的文化课对你来说应该不难。而且能提高你的分数,考好还有奖励和荣誉。考好了你不也很开心吗?(有成就感)为什么不愿意背呢?”“这很没意思,那有意思,要不我给你背苏轼的词,20首也行。”“哦,原来这样啊!不喜欢的东西很有压力,会拖延。深爱的,做起来开心高效。你一定会成为苏轼那样的人。”(通情了)
当女儿内心通畅,我又尝试利用正向强化的方法。“上午跳跳写作业,涵涵背书,妈妈学习,下午咱们一起看电视,好吗?”他们都爽快答应。儿子决定写得又快又好,女儿也开始背书并主动间隔背一首苏轼的词。(情通了,理达了,很容易被接受了。)
开心快乐幸福的娘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