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是我的生日,从那天算起,我毕业整整十年了~~在此我讲述一个文艺青年的故事
记得很清楚,2007年的6月29日,我是在去重庆秀山采风的火车上度过的。那一年的五月得知没能应届考取博士,为了更好的在第二年备考,按照杨民康老师的意思,我去做有关“秀山花灯”的田野调查工作。那篇文章后来发表在了《民族艺术》,后来……我也一直没能考上博士,止步于中央音乐学院的硕士这个水平,就学历而说我并不满意,但是对于生活来说够用了。按易中天先生所说“读书不可以牟利,但是可以谋心”。多年的求学路,给了我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也给了我一个“上下求索”的务实生活态度。
十年是一个不长也不短的时间,2008年4月28日,我创立了自己的培训机构。可能碍于山东人的谦逊和小知识分子的面子,我很不善于炒作,琴学社的发展对与我来说,当下的小康生活是够用了,但是作为一个企业,还有着很远的道路要走。回想,那时候的创业,没有什么太大的竞争,基本上很多时候,有琴声响起就会有人来围观、然后咨询、报名。由于琴学社从大兴区起步,对于这10年来的很多大兴居民来说,琴学社应该是改变了一种教育的消费方式。记得当时很多居民的孩子还很小,有一些抱着孩子来门口看,姥姥或者奶奶会怯怯的问我们的老师,你们不会很快搬走吧,等我们孩子长大了,还要来这里学钢琴呢。10年下来,粗略计算也有上万家庭和琴学社发生了联系。放了学,很多孩子和家长穿梭于琴学社,让一种消费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小有成功感的。12家培训机构,千余名在校学生,出版自己的教材……走到这一步在10年前,我是不敢想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硕士毕业生,很多同学选择了高校或者是体制内的其他工作。音乐学院里我们这一级的同学,能响应“大众创业”实践精神的貌似凤毛麟角,回忆一下十年前今天的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个体户”。感觉没有面子,也没有身份。后来很多年里,我默默地远离了很多同学和老师,因为在“学而优则仕”的理念里,读了这么多年书,自己成为“个体户”俨然是一个不体面的人。步入社会的十年,我觉得最引以为荣的是自己没有被“社会化”,始终怀揣一颗有“爱”的心。在明白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着生活;在体验了工作的强压之后,依然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人施予爱,对自己的员工同样施予爱。就在刚刚,我们的老师发来了“明天十点半,青年餐厅见,风里雨里,不见不散!”的信息,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温暖。
三十五岁,正走在四十不惑的道路上,但是我的内心却似乎经历了很多事情。仿佛从未知世事的青年,经过了然于心的中年、很快就到了难得糊涂的老年。也许这是早熟,也许这是老成谋国,但是不论在如何的心理年龄中,我认为懂得施予爱是很重要的。写到这里,我很感谢我的母亲,她在我的童年,就帮我选择了“钢琴”这个亲近艺术的机会,我也很感谢那些给过我帮助的老师,让我有机会从一个四线城市进入省会学习,进而来到首都读书,然后留在这个叫做“北京”的城市生活。山东师范大学给了我博学笃行的心灵根基,中央音乐学院让我从灵魂深处开阔了艺术的视野。校园中每一场看过的音乐会、电影、话剧,每一本读过的书籍、文章,都化作了我的灵与肉,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我经常感慨“自己很庆幸”,在金钱、物质、权利为一些人生活目标的时候,还有艺术可以陪伴我,让我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可以在这里思考、呼吸,让我爱自己,也热爱生活。下一个十年,相信我会更加热爱生活,更懂得包容与善良的重要。不论迎接我的是什么,我都将报之以歌!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