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

祭灶节(4348字)

    孙福



 不知从何时开始,许多洋节混入了中国。什么情人节、愚人节、平安夜、圣诞节……尤其是情人节,一到那天,网络上到处都是真真假假抓小三的视频,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这其中不乏商家的别有用心的炒作,你看一遇到洋节,各个商场就会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活动,花样繁多。他们无非是为了利益,却有意无意地带动起了一股一股的“洋节热”,这就很让人费解了——放着中国那么多传统节日不过,却兴趣盎然地过洋节,这是怎么了?我说你崇洋媚外,你可能还不承认,但实际上你就是崇洋媚外!而且是很愚昧的崇洋媚外——情人节就是找情人吗?买个苹果送送人就是过平安夜了吗?实在是愚昧的可笑,而这样的人大有人在!这样的形式(或行为)正大行其道!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毫无疑问是一种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我们不该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渗透进来,污染我们的民族文化;更不该遗忘或抛弃我们的民族文化,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一个不重视自己民族文化的民族,未来一定是很可悲的。我今天为什么想说一说祭灶节,就是因为这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正在被人们渐渐淡忘,尤其是年青一代。

祭灶节俗称小年。为什么叫小年?我猜是因为它离大年——也就是春节——近在咫尺的原因。北方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但也有不同的,南方不少地方就是在腊月二十四,鄱阳湖等盐湖地区则是定在腊月二十五。这是因为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官就是官家,民是老百姓,船指的是渔民。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老百姓大概是想沾点“官气”,所以也就跟着官家一起过了。从那一天起,人们正式开始除旧迎新了。晋东南地区有一首歌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就充分体现了其时的热闹场景和浓浓的年味。

钻木取火的发明使人类与动物彻底划清界限,我们的老祖先架起的火堆就是最原始的“灶”。他们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大概就是最早的祭灶仪式了。当然,那时候人们的心里可能还没有“灶神”的概念,或者说只是一种很单纯的对自然的崇拜,但正是由于这种崇拜,才渐渐地引领出“灶神”来。早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到了汉代,又被列为大夫“五祀”之一。可见这位灶爷非同小可。

中国的“神”之多,列为世界之最是绰绰有余。每个神都有名有姓,有故事,有传奇,与众不同。灶神当然也不例外,但它有个最特别之处,就是关于灶神其人,说法不一,并且在性别上也有分歧。古代经学家认为灶神为老妇或美女,《仪礼·特牲馈食礼》说灶神是一位主司厨房烹调事务的女神——先炊;隋朝《玉烛宝典》也说“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而《敬灶全书》又称“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杂五行书》则说“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还有“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赤衣,名髻也。”的说法;也有认为灶神是炎帝、黄帝、祝融、宋无忌的;在民间还有供奉张奎和高兰英夫妇的,这个应该是来自《封神演义》,是姜子牙封的。

民间传说也不尽相同。有一个传说是:古时有个叫张单的,娶妻丁香。丁香贤惠孝顺,生活虽然清贫,倒也其乐融融。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看上一个妓女,叫海棠,便回家休了丁香。这个海棠好吃懒做,失火烧光了家产,便丢下张单,另寻新欢去了。张单过起了流浪乞讨的生活。腊月二十三,他到一家靠打柴为生的农家去讨饭,没想到女主人竟是丁香。他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憋死了。玉皇大帝知道后,念在本家(据说玉帝也姓张)的份上,便封他为灶王。这是个典型的用人唯亲的事例,天上已然如此,何况人间?

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古时有一对张氏兄弟,哥哥是泥瓦匠,弟弟是画师。哥哥的拿手活是盘锅台,大家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称他为“张灶王”。张灶王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慢慢的,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爱找他,他俨然是一个和事佬。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死,张家就乱了套。他活着时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一家人立时都惊呆了。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大哥知道很生气,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弟兄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那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这样一来,渐渐就形成了祭灶的习俗。

按官品级别算,灶王属于低等神仙。可是他为什么能受到人们如此重视?这与他的职能有关。实际上他就是个“督查”,你这一家人的行为举止他都要记录在案,并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向玉皇大帝汇报。“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他能直接在玉皇大帝面前进言!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谁还没做过点亏心事?谁不怕别人背后说坏话?什么“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那都是给自己壮胆的话,真要是半夜来了鬼,恐怕都得尿裤子。做了亏心事又不想让人知道,这是人类的大众心理。不光中国人是这样,外国人同样做贼心虚。

真有那么灵验吗?大家再听听这个故事:相传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天,他母亲正在做饭,突然有一只喜鹊闯进来,一个劲地聒噪:“朱家天下万万年!朱家天下万万年!”朱母不耐烦了,自言自语地说:“什么万万年,不要开我们的玩笑。我看哪,有个二百七十六年就不错了。”一边说,一边生气地用勺子敲打灶台,以赶走喜鹊。这时,被朱母敲得鼻青脸肿的灶神现身了。他无奈地对朱母说:“朱老妈呀,老天爷让你们朱家天下万万年就是万万年了嘛,你干吗还生气呀?现在好了,你说二百七十六年就只有二百七十六年了咯。” 后来,明朝果然只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

灵验吧?所以,人们谁都希望灶神能在天庭为自己多说好话,你看灶神旁边的对联不就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吗?可是,怎么才能让这位灶爷说好话呢?有办法,中国人是何等聪明啊!我们这儿有一句农谚,叫“二十三,麻糖把嘴沾”。沾谁的嘴?当然是灶王爷的嘴了。麻糖也叫麦芽糖,好像还有几个其他的叫法,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使权与利紧紧连在一起,流传了几千年,以致成了社会的顽疾,无法根除。人类社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这似乎是一件适应生存的法宝——无论多么不合情理的事情,只要它顽强地存在下去,最终会变得理所应当。

我们小时候基本上难得吃到糖果,所以,麻糖就成了我们的一种奢求,只有在腊月二十三才能一饱口福。小时候的味道,说老实话早已记不得了,但那种馋涎欲滴的情景却历历在目。这也是托了灶王爷的福,沾了乡俗的光。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想必这位灶爷也是个贪嘴的家伙。吃了人家的麻糖,嘴就变甜了,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捡好听的说。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贪腐现象,我没有做过考究;但从祭灶习俗的悠久历史上看,这位灶爷作为中国贪官之“鼻祖”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无论是人还是神,一旦起了贪念,就不得不背信弃义做人,昧着良心做事。史上大凡贪官都不得善终,并留下千古骂名。如秦时的赵高,明代的严嵩,清朝的和珅……但是灶王爷却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崇拜,其中的缘由或许是因为他功大于过。他做事比较谨慎,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那种;虽有贪为,却并无伤害到大众的利益。同时下凶猛猖獗的“老虎”、肆无忌惮的“苍蝇”相比,他已经算是官场中的好人了。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祭灶的仪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小年还是要过的,只是已经简化成了吃顿饺子,放几挂鞭炮,甚至连灶王爷的画像在现代化的厨房里也无处容身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灶王爷的依赖和信任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若有若无。尤其是零零后这一代青少年,简直不拿这位爷当回事了。当然了,这也不能怪孩子。我们未来的孩子恐怕连毛泽东、鲁迅是谁都不知道了,哪还能把一个虚无的小神仙放在眼里。

过去祭灶,那可是非常讲究的。宋朝诗人范大成有一首《祭灶祀》,“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就把中国古代人民祭祀灶神的习俗、民众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情景:二十三那天,天将黄昏时,父母便将早已准备好的一桌供品摆到灶台前。这是这一天之中的高潮部分。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忙了,炒瓜子、炒大豆、炒花生、蒸馍馍、炸粉条……母亲能蒸出各种各样的馍馍花,还能把炸好的粉条摆出各种花样。再加以红绿颜色的点缀,一桌漂亮又经济的供品不消半日就在她的手中诞生了。在我们这里,给灶王爷上的供品和给祖先上的供品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灶王爷面前多出的那盘麻糖,祖先是享受不到的。供品摆好后,父亲便招呼我们过去,齐刷刷跪倒在灶台前。然后,他恭恭敬敬地焚上三支香,轻轻取一块麻糖,一边往灶王爷的嘴边抹,一边念念有词地嘟囔些什么。最后,我们磕上三个头,起来。父亲双手将灶王爷的画像揭下来,捧着拿到院子里。院子中央早已备好了秸秆,父亲便将画像放在秸秆上,连同母亲剪好的纸马一起烧掉。在火焰熏熏,烟雾缭绕的同时,父亲还要燃放几个“二踢脚”。这炮声既是对灶王爷的欢送,也是对不日及至的春节的恭迎。这之后的几天,家里人一直都非常忙碌,扫屋子、扫院子、压粉条、压饸饹、写对子、糊灯笼、贴窗花……一直到年三十,贴对联和年画的时候,一张崭新的灶王爷画像又被恭恭敬敬地请回到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灶王爷在这一天重新走马上任。

比起送行,灶王爷的重归显得惨淡了一些。虽然人们依旧是毕恭毕敬的态度,但仪式已十分寒酸。好在灶王爷是个通情达理之人,他知道人们这时候都非常忙,忙得不亦乐乎,顾此失彼是情有可原的。单就这一情操,灶君已足够成为官场上的楷模。尽管他略有徇私枉法之嫌,也绝称不上两袖清风,铁面无私;但总体上讲,他还算是个蛮有人情味,知道体恤百姓疾苦的,良心未泯的好官,这已经十分难得了。

可喜的是,今年洋节在中国的声势小多了。虽然商家依然死不甘心地在大肆渲染,但网上却不像以前那么闹腾了。据说是官方禁止在网上宣扬洋节洋教的东西,这不失为一个十分英明的决策,早就该如此。但我更希望这是民众自发的,如果是自发的话,说明我们的民众正在逐渐清醒。我们不能“神”“鬼”不分。我对西方经典文学是很崇拜的,但我坚决反对“西化”!思想和文化的“西化”是一种自甘堕落的表现,它甚至比受到武力侵略更可怕!如果人们对灶王爷的冷淡是因为某些心怀鬼胎的人请来的心怀鬼胎的“洋神仙”,那他肯定要伤心死了。这里,我想跟灶王爷说几句心里话:祭灶节永远不会从中国的节日表中删除,“洋神仙”不属于中国,过洋节不过是被蒙蔽的人们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很快就像过眼烟云一样了,这一点请你放心。至于你受到的冷淡,是时代发展与进步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但并不影响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我想你不是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就别太放在心上了。有句话叫“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小你是天庭的命官,就更应该这样了。


��k�7�k�DO��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