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跟晚自习,心里想着更文一事,苦于没有思路,便拿起学生的晨读用书——《晨读时光·经典诗文诵读》翻看,这是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国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系列教材之一。
阅读古文历来是我的短板,但今晚我耐着性子读完了荀子所著《劝学》一文,借助课后释意我看懂了大意,这于我已经很不容易了。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经常被我们引用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原来都出自此文。
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球王贝利所写的《慈父与恩师》一文,文章写了贝利少年时期的一天,和一群小伙伴在家里人看不见的远离家门的树阴下,有人给了他一根烟,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香烟,而用一种完全没有烟味的巴西出产的干菜叶做的“絮絮”烟。正当他们聊得起劲而忘乎所以时,恰好被球王的父亲看见,但父亲只是向他们招了招手,没说一句话就走过去了。
伙伴们分析球王父亲应该没看到他抽烟,否则不会毫无反应。贝利忐忑不安地回到家里,但等待他的既不是伙伴们估计的侥幸,也不是他担心的雷霆万钧,而是父亲像朋友般平静的谈话。
父亲给贝利两个选择,一是贝利是个有踢球天分的孩子,而且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高手,如果抽烟喝酒就没有足够的体力在九十分钟内一直踢出理想水平;二是如果还想抽烟,就向他来要钱自己买烟,老是讨人家的烟很丢人。
写到这儿,读者必然已经猜到了贝利的选择。他后来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体育明星之一,被国际足联授予“球王”称号。四次出战世界杯,三次捧得世界杯,为祖国巴西永久保留雷米特杯。
球王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看似普通,实则非常难能可贵,值得像我这样自以为是的家长们学习——
1. 保护孩子自尊心,给孩子在伙伴面前留足面子。我想起了中国有句老话,人前不教子。可是当我真正看到孩子犯错误时,其实有些错误在事后看根本不是大问题,经常忘记了平时积累的家教宝典,被冲动控制了头脑,不分场合大声斥责孩子,好象唯有刺痛孩子才能让她记住教训。年纪偏小的孩子可能出于害怕一段时间内不再犯错,或者继续犯错而想方设法不让家长发现。年纪稍大或处于逆反期的孩子却可能会因人家失了面子而讨厌憎恨家长,甚至从此与家长对着干。
2. 尊重孩子,真诚和孩子交流。面对犯错误的孩子,能把生气或者伤心装在心里,平静真诚地询问事情的原因,只有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才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和孩子平等地就事论事,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分析利与弊以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孩子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以大人的口吻直接命令孩子能与不能,应不应该等等。
今晚所读第二篇文章带给我的启示也算是对第一篇文章首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的践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