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格所划分的8种人格类型中,有一半的人格类型是属于内倾的,当然另外一半属于外倾。因为荣格本人属于内倾性人格,所以在他的论述中更多的是对外倾人格做了一些富有攻击性的分析。依据性格类型学的平衡观点,外倾在面对外在客观世界所遭遇到的危险同时,内倾性格的人也少不了在主观世界中所遇到同样不可避免的危险。
因为我本人是内倾性人格,所以不断的了解自己就是不断的在了解内倾性人格所具有的一些本质性特征。因为在于外在客观世界接触时的笨拙和不自在,内倾性个体从幼儿起就开始表现出一种向内思考与自己主观世界沟通的特点。倒不是说内倾人是自闭患者,很多时候在外倾性人格看来,内倾性人属于安静和沉思的状态,这是没有错误的描述,但内倾性个人也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只是在参与介入时总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并且更多的是使用投射的心理方式来与外界接触,也就是说头脑中先存有了某些观念、思想和概念,在把这些内在世界中的精神结果与外在世界对照。结果就是,在内倾人看来,符合自己主观部分的外在事物是有意义的,并被自己所预料到而感到自如,而与自己主观部分不符合的外在事物则被忽略掉,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荣格解释了内倾人最初头脑中所存有的那些精神结果的来源,认为是来自于原始意象,而外在世界对于内倾者来说,只不过是对头脑中原始意象的唤起而已。不过我在这里看到了内倾者的危险所在,因为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在内倾者本人看来,是非主观的,而是来自于头脑对世界的加工结果),往往出现要么太过于在意自己的感受和判断而不能够发现外在世界的变化,要么就因为陷入到自己的主观世界里太深而失去了与客观世界保持必要的联系。这种担心都是基于对心理结构平衡的思考。内倾者的深思熟虑和深度思考是外倾者所无法比拟的,常常会听到外倾者赞叹内倾者对事物的精深分析,这是因为内前者可以把外在世界概念化之后,作为思想的材料,而在头脑中进行了大量的复杂的处理,荣格以为这种处理的过程中激活了存在于人类头脑中的原始意象,使得内倾者可以为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这种高度思辨和智力的工作,是那些忙于应对外在世界变化的外倾者所不能够做到的。然而也正是这一点,内倾者如果不能很好的发展外倾朝向的辅助功能,将会完全陷入到原始意象之中,而无法回到现实之中,并且由于抽象思考的过程,是的精神加工的产品过于远离客观世界,变得晦涩与隐秘,直至变得对于这个客观世界毫无意义。
内倾者如果发展不平衡所遭受的惩罚,在这个时代,要远远重于外倾者失衡的结果。毕竟活的肤浅和与现实割裂,两种情形下,显然后者是更不幸的。对于内倾者认真慎重的发展外倾辅助功能尤为重要,虽然害怕客观世界对自己的干扰和胁迫,但如果能够充分的调用内在精神资源,围绕着自己的主要内倾功能来与外在客观世界周璇以达到平衡,是可以做到的,并且作为一名幸福的内倾者,这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