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感受与需要,观察,绝对化的批评
人类的一些被写进基因里的本性,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所以人们需要很多“反人性”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对抗。
我们为什么喜欢轻易地给别人下判断呢?无论基于武断或是基于理性,皆囿于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与需要。这直接引发一个人的偏爱欢喜,当对方与自己的感受与需要相似,那就很容易喜欢;如果相反的话,就很容易产生厌恶感情。这就是我们需要改变的地方,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我们能做并需要做的的应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多听多观察别人的感受与需要,拒绝站在所谓道德的制高点上一位的比较与批判。
今日感悟
读了今天的《非暴力沟通》后,我学到了以下一些沟通方式。
有人说“在交谈中不经意谈起对方得意或者在意的事情是一把打开交际大门的钥匙,是一种真诚的恭维” 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必须既能随时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打断别人说话,又能适时表达自己的需要,这才是良性的人际互动。
换位思考,宽容体谅,是人与人之间最善良的沟通方式。形成相互体谅的思维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与宽容。我们习惯了用“应该”“不得不”这些词汇,而这些词汇正是道德评判的一种,因此在以后的沟通中我们要尽量减少这些词语的使用。
学会用同理心拉近距离。想让别人听进去你的道理,表达同理心很重要。用降级的方式沟通,“我懂你为什么生气”“我也这么觉得”“我很能理解你的感受”这会让对方产生被认同感,从而冷静下来交谈。
作为管理者,在我们的沟通过程中很容易自恃甚高,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对他人进行肆意评论。我们“骄傲”地认为自己拥有最正确的三观,可我们从未深入理解过每个人的经历,感受与需要,本就无权指责。不对别人生活指手画脚,更是我们难得的修养。我们无权指责别人,也无需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懂得拒绝无理取闹的职责也是一种成熟的智慧。
未来的工作生活,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的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我们便更容易从一个所谓的成年人的视角对他们进行批判,这正是提前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要坚决避免这种情况。尽可能换位思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周全管理,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好文节选
①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②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③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