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姓黄,名帝,简称黄帝?对不对?
你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就像秦始皇不姓秦,唐太宗不姓唐,孟姜女不姓孟一样,黄帝可不姓黄,他姓公孙,黄帝居住在姬水一带(大概位于陕西中部),所以又姓姬,户口本上的出生地是轩辕丘。
黄帝的名字叫轩辕,是有熊部落头领的大公子,后来才被老百姓称为黄帝的。
黄帝和古人的姓是怎么来的呢?
把姓这个字拆开,就是女--生,也就是女子所生的意思。
人类社会最早是母系社会,男女关系比较混乱,人们只知道母亲是谁,不知道父亲是谁,所以姓的作用类似于这一堆孩子是谁生的。
不要小看这个姓的发明,从人类优生学的发展来看,它可是具有遗传学、基因学、精神病学、医学等学科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讲呢?
原来那个时代的古人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同一个妈生的孩子,如果乱搞男女关系,那生出来的孩子痴呆的比较多。
虽然那个时代还没有普及到遗传学的知识,但人类认为这是神不允的行为,于是就制定出”同姓不婚“的规定。此时,姓也起到了判断结婚条件的识别作用。
当然到了黄帝时期的父系社会,姓已经不是母系社会的那个概念了,这个姓的来源就多种多样,有从地名来的,有从部落图腾来的,所以黄帝的姬姓,是来源于姬水的意思。
老百姓的姓呢?
对不起,他们没有,因为上古时期,老百姓是只称名,不称姓的,只有贵族才能用姓。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很多平民老百姓也可以布衣拜相,所以姓变成不是贵族所专有的了。
当然严格来讲,“百姓”这个词,原来是指那些贵族们,并不是现代所指的老百姓。
普及完这些知识,我们接着讲黄帝的成长经历。
公元前2599年,居住在渭河流域附近的有熊部落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影响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大事。
部落首领少典家,添了一个儿子,少典给这个孩子取名为轩辕,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黄帝。
黄帝从小就是神童,按照司马迁史记上的记载,黄帝大概属于古代的超能者,因为他出生后几个月就能说话。
有了这样神奇可怕的能力,黄帝长大后很快就接了父亲的班,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部落首领。
当时各个部落之间争斗不休,经常为了一亩田,一只牛打的不亦乐乎,小部落更是成为被蚕食的对象。
黄帝看到当时的纷乱的社会环境,很快意识到,要保家卫国,靠传统的部落百姓参战的方式,已经阻止不了战争,而是要建立起一只职业的战斗队伍。
打仗,不能硬打,也要讲究技巧,更要有科研精神,要研究战争的艺术,还要研究战术。
黄帝的部落是游牧民族,他训练了一支职业的军队,而不是由靠战时才拿起木棒格杀的原始人。
黄帝娶了西陵部落的嫘祖为妻,在替老丈人打败欺负西陵部落的人后,黄帝认识到自己的养兵的策略是对的。于是他开始向各个部落暗示,自己在其他部落被欺负的时候,黄帝有能力帮助他们。
当然,助人为乐也要讲究技巧,特别是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
东方红,太阳升,世上出了个活雷锋。被欺负的六神无主的那些部落,感觉自己总算是找到组织了。黄帝先帮助找那些小部落,找那些小部落之间的纷争试刀,几次下来,部落之间都知道有个叫轩辕的人。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黄帝的名气打出去了,赢得了很多部落的尊敬。
各个部落开始和黄帝联络,黄帝开始以类似维和部队的角色,开始调解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
彼时比较强大的两个部落,也是黄帝的两个最大的对手,一个是和自己同在渭水流域的炎帝部落,一个是东边长江流域的蚩尤 (chīyóu)部落。
先说炎帝部落。据说,炎帝的部落是神农氏的一支。
神农氏擅长识别百草,能够种植谷物,而炎帝的部落,在发展的农业的同时,更是擅长开荒,而且是用火开荒,这也是炎帝称呼的来历。炎帝的炎有两个火,这可不是白写的。一个火就就厉害了,炎帝是两把火,自然实力不可小觑。
炎帝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占领其他诸侯部落的土地。这些部落打不过炎帝,听说黄帝实力强大,就开始依附黄帝,想让黄帝给他们出头。黄帝告诉他们:炎帝太强大,我暂时也惹不起,但是我们部落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你们可以来投奔我们,等我们强大起来后,我会帮你们夺回土地。
有了这样的承诺,越来越多的部落开始归附到黄帝这一边。同时,黄帝手下的勇士也都擦拳磨掌,想和炎帝大战一场。可是,黄帝却一直没有动静,黄帝手下的这些人,见他一直不和炎帝开掐,急得问道:“首领,我们什么时候动手和炎帝干一仗呀?”
黄帝说:“等一等。”
“要等到什么时候。”
“等时机。”黄帝说:“我们的实力和炎帝相比,还不够。”
战争,虽然是两方军队的竞争,但背后也是经济实力的比拼,要养士兵,还要收留其他部落的人,没有粮食不行。但当时粮食还够,因为能够种植的谷物还不够多,也就是说经济实力不如炎帝。
经济实力的比拼,又变成人才的竞争,以及创新的竞争。
黄帝隐约明白一个道理,但是这个道理他一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一直到现代我们才知道,他一直要表达的那句话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当时的人越来越多,吃的东西却没有同时增长,这是一切争端的根源。
民以食为天,有了吃的,自然会有人跟着自己,谈理想都是扯淡,首先是要多产粮,下面的人吃饱才会跟着自己走。
黄帝做的和神农氏不一样,他没有亲自去自己研究各种新的技术,他不想成为专家,不想成为爱迪生式的人物。因为他思考之后,他明白自己也就只能活个两三百岁而已,如此短暂的生命,和浩瀚的宇宙相比,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所以他要做的,不是成为专家,而是寻找专家,培养专家,创造适合专家生活的土壤(不要想歪了,不是活埋),这个土壤就是一套政治经济军事的制度。
其实就是一句话,那就是要进行制度的创新。更何况,他现在不少一个对手,而是有两个。除了炎帝,蚩尤也是一个隐患。黄帝知道,现在不是冒然发动战争的时候,他必须先学会战争规划,打一场有准备的战斗。
两千多年之后,有一个名叫庄子的人仰望星空,思索了很久之后,突然灵光一现,似乎一下子和黄帝生“生有涯而知无涯”的想法心灵相通,说出来一句流传至今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而随无涯,殆矣!”
后世将这黄帝和老子并称为道家的人,也就有了黄老之道的说法。可是,黄帝并不是无为而治,否则他也没法在和炎帝和蚩尤的战争中,获得胜利成为五帝之首。
(1)黄老之道:战国时期主流道家学派,“黄”意指黄帝,“老”意指老子。
(2)老庄:指老子和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