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15.33正确理解王阳明的“心学”。

第33章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及:逮也!从人从又(手),会追赶上前面一个人,及的原义就是赶上,抓住,后延伸出到达、连及、企及等意。

      如《广韵》:“及,至也!”又如《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及也延伸出“比得上”等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及也作连词用,等同于和、跟等,如“孔子及其门人”。

      及也指趁着等意,如“及早”、“及锋而试”等。

守:守官也!会意字,从宀从寸。宀指房屋,寸指法度,一个大房子里有一“寸”,意思是在大房子里按法度办事。

      古代衙门就是大房子,寸指一个人在衙门按法度办事,显然是一个官员。所以这个“守”是把守、防守的官员,后来命名为太守。这就是“守”字的本义。

      如《孟子》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又如《孟子》:“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守后来表示把守、防守、守候、守护、守卫等意义。如《韩非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在“守身如玉”里表示守护,在“守节不移”里表示遵守。

    《易·坎卦》:“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其中的守表示把守、守护。《左传》曰:“守道不如守官。”其中的守表示遵守。

    本文的守之,“之”指什么呢?三国时期何晏在他的《论语集解》里引东汉经学家包咸的注,指官位。

      佛学家李炳南老先生(雪公)在他的《论语讲要》里面认为,清朝经学家毛奇龄在他的《论语稽求篇》的说法比较准确:此为有天下国家者言。所以孔老夫子讲这一段话是为谁说的?是为有天下国家者,也就是领导人。

莅:形声。从艸,位声。位,从立,隶声,位的本意指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艸位结合,本义:“走到近处察看”。

    莅后延伸指治理、统治、管理等意,如《韩非子·十过》:“刁莅事三年。”又如《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孟子·梁惠王上》:“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也延伸指来、到,如《诗·小雅·采芑》:“方叔莅止,其车三千。”

      又如《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老子》:“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莅也指官位上任,如莅任,地方官可以称为莅事者。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才智达到了,如果不能用仁来守护,虽然得到了官位,也一定会失去。才智有了,也有用仁德来守护官位,但态度不庄重,那么得不到百姓的敬重。才智有了,仁德有了,态度庄重了,但不用礼来教化百姓,那是不完善的。”

      合格的执政者应该具备的标准:一,要有聪明才智,二,有仁德爱心,三,有庄重态度,四,用礼仪教化。四位一体,才能完美至善。

      总之,为官者应该得位由智,守位以仁,莅民以庄,动民以礼。

    《易》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孔子曾说:“君子不重则不威”,意为人要恭敬庄重,才会有威信。孔子又说:“恭而无礼则劳”,态度庄重了,也要有礼,不然就是徒劳。

  明代的蕅益大师认为“知及,仁守”是“明明德”。“庄以莅之”是“亲民”,“动之以礼”是“止于至善。”

王阳明心学

      明代末期的某一天,在浙江余姚的一个状元家中,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状元叫王华,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人,王华为这个孩子取名为王云。

      王云五岁时,他的祖父有感于孔子说的“知及之,仁不能守子,虽得之,必失之”之深意,给儿子改名为“守仁”,以寄托对孙子的殷切期望。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王阳明从小就志向高远,一次与书塾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

      关于王阳明有很多传说,比如出生时的异像,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后来经过一个道士的点化,把名字改云为守仁,立马就会说话了等,这些都不足为信。

      另外,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也是不可靠的,据王阳明的弟子钱德洪的《王文成公年谱》记载,王守仁年轻时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曾傻傻地静坐在竹子面前盯着竹子看,格了七日七夜后,没格出任何道理来,反而病倒了。

      王阳明应该不会不知道“格物致知”出自《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其中的“格”是研究的意思,“物”指客观事物,“致”是取得,“知”就是知识、认识。“格物致知”就是研究客观事物取得知识。

      到了南宋,朱熹提倡“格物穷理”,就是要通过认识大量现象来总结一种普适的规律。朱子的格物穷理是对格物致知正确的具体化。

    难道格物就是用眼睛盯着“物”就可以了吗?荀子说“大天命而思之,制(知)天命而用之”,王阳明把“格物致知”简化为“大而思”,却忽略了“知和用”。

      那么,王阳明对“格物致知”是否定的吗?也不是,朱熹提出“格物穷理”,王阳明提出“心即理”,是对“格物穷理”的补充,“心即理”不能理解为“心就是理”,这里的“即”是若即若离的“即”,靠近的意思。

      心和理应该是“共生关系”,心之所达,理随心至。心离开了理,心无法存在。理离开心,理便无所依托。

      王阳明还提出“心外无物”的理论,很多人把它理解为主观唯心主义,其实是误解。每个人对外物的认知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如果你对某事毫无认知,那么这件事在你世界就不存在。所以叫心外无物。

      另外,了解一件事情,如果不用心是不行的,也就是要“诚意正心”,如果意不诚,心不正,事物就算摆在眼前,也会被人忽略,我们通常说的“熟视无睹”,也就是这个道理。

      王阳明被贬到贵州的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做驿丞时,突然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人们往往习惯于把“龙场悟道”过度神化或渲染,理所当然的认为王阳明的悟道就是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达到无所不能的境界。

      这样的认识,事实上已经误解了悟道的本质,因为所谓的悟道并没有那么神奇,对于我们这些世人来说,悟道,并不是一种成圣或者超人的状态,更不是佛教中所讲的大彻大悟,而是一种思想的转变,一种思考方式的转弯。

    王阳明为什么会在龙场悟道呢?因为大难不死的他,在龙场语言不通,生活极度困苦,没有人可以交流,远离官场这个是非之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读书思考,这个时候也是思维最集中,最活跃的时候,就像周文王一样,他在拘押了七年后,演算出了《周易》。

    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良知就是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孟子·尽心》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

      在理学家那里,良知被归结为天理,而王阳明主张心是主宰,把天理归结为良知,他说:“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终始。天理即是良知。知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王阳明还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所谓的“致良知”,在他看来,就是知善知恶,也就是说,彻底的了知善与恶的起因与真相就是“致良知”。

      在王阳明看来,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但是人们之所不懂得自己有这个良知,最大的原因,就是良知被遮蔽了,就好比禅宗所说的自性本心被遮盖,以至人们无法证得一样。有人会把“心学”和“禅宗”混淆,也就是这个原因。它们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源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总之,王阳明的“心说”就是在孔孟思想上的基础上,强调“心”的主观能动性,被称为“新儒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529评论 5 47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15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409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38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387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8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28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27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28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0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0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73评论 3 30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7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1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近代流传一句名言:五百年来两个完人。一位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一位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 有很...
    经赟阅读 4,406评论 18 27
  • 之前久闻王阳明先生的大名,也看过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对阳明先生近乎传奇一样的描写,已经非常非常佩服,最近又...
    Justabookworm阅读 1,007评论 0 1
  • 第14章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孔子最得意、最亲密的弟子,姓仲名由,小孔子9岁,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
    冬晖阅读 1,076评论 0 1
  • 最近在学习王阳明的心学。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到其内容的博大精深。 当然不是说王阳明心学的内容艰涩难懂,相反其...
    尘埃光景阅读 235评论 0 0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030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