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阅读是灵魂的独行
读不懂世界的时候,读书。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谈谈读书。
我有一个专门研究汉字的朋友,编撰了一本《黄帝字典》。他对我说的一句话,一直扎着我的心。他说,你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读书太少。
他说的是实话。
从小本身就不爱读书,从小学到中学正好赶上那动荡时代,造反有理,读书无用论充斥学校,一直到高中毕业,基本上什么也没学,也没有任何读书的记忆,大部分时间就是野外疯玩,每天打篮球,不到天黑不回家。
我大概是到了四十多岁,才开始喜欢读书。那时候开始狂买书。代表台湾公司在无锡建厂的时候,空闲时间很多,在公司安排的公寓里,学习伟大领袖,半床都放满了书。
到后来自己开厂,买了两个书柜,把书都放了进去。后来工厂关门,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大约有二十箱书,都留在了江阴,没有运回北京,让我一直耿耿于怀。
回到北京后,太方便了,经常去西单图书大厦去逛。因为每次去都会买一大堆书,常常就被搁置。后来,怕买了书不看,所以,每次我克制自己的购买欲望,限制自己每次只容许买两本认为最好的书。
近些年,不怎么买书了,因为网上读书听书很方便。每次再去图书大厦,用手机把书封面拍照下来,然后网上去找免费的书。
微信读书,目前是不错的平台,绝大部分想看的书都有。这几年,已经在上面听了150多本经典,感觉还是蛮有收获的。
每天睡前听半小时,开车时候也可以防止无聊听听,一年很轻松读五十本左右。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杨绛先生
当我们知道得越多,越为自己的无知浅薄而惭愧。
读书,让人心存敬畏。对世界敬畏,对人性敬畏,对拥有的一切敬畏。学会敬畏,才学得会珍惜。
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场体验,而阅读,可以带给你自由。在书的浩瀚宇宙中,你可以体验无数场奇幻旅程。当你读书,你可以忘记自己被设定好的身份,把社会属性带来的沉重压力暂时搁置。
不管故事发生在五千年前还是六百年后。把自己带入这个故事,或者作为一个游离者冷眼旁观。
我读了不少书,但是都忘记了,那么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有这样一句话: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东西。它们大多数已经流逝并被遗忘了,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成为了我的骨和血。读书也是一样。”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匹甘于孤独却又渴望被理解的荒原之狼。”黑塞的这句话,就是《荒原狼》一书的核心。
人性让他融入社会,纵情声色,而狼性却逼迫他远离这个污糟的世界。
假如你乐意听,我就跟你聊聊我前阵子的几件荒唐事吧。”
《麦田里的守望者》借少年霍尔顿之口,坦诚倾诉了青春期隐秘的心思,勾勒出一个人在成长中与世界和解的经过。
罗曼·罗兰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就出自他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英雄并非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英雄是一种无论如何都不会认输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尽自己所能去生活的热情。
英国作家伍尔夫说:“读《月亮和六便士》就像一头撞上一座高耸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彻底解体!”
作为毛姆的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既深入人心,也饱受争议。
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只能二选一吗?
其实,毛姆在书里早已给出了他的回答:
“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
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
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他写这部小说只是想提醒我们,即便是为了生计,不得不日复一日辛苦工作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抬头看看月亮。
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
她说:
“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
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她希望这本书也带给你力量和平静。
大部分时间,我会什么都不做,用琐碎的时光来缓解我大脑和身体的压力。
奥普拉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一个真正内心有力量的女人,60年坎坷辉煌,真诚书写《我坚信》。
在这本书中,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本质。
她在书中提到:
“生活的真正目标是成为我们真实的自己,接受我们的内心声音。”
在孤独中自省
荀子在《劝学》中有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读书就是在心中放置了明灯,这盏明灯能照亮你内心的幽暗。
读书也是在身后放镜子,让你看到平时发现不了的问题。
读书,不是用人生去复刻书本,而是用书本去检验人生。
人性让我们的双眼只会向外寻,而无法向内求。
你读过的书,就是吞入心灵的眼睛。它能审视你的灵魂,帮你查缺补漏。
终有一天,你会遇见最想成为的自己。
在低谷时自修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优秀的人,把书读薄了,也把人生垫厚了。
人生没有失败,只有铺垫。
也没有生来注定的平庸,只是有人在不确定的日子里,给自己失衡的世界找到了支撑点。
而读书,就是那个支撑点。
把生命浸在书中,即使眼下一无所有,但你早已给人生埋下了种子。
在迷茫中自渡
杨绛说:“书读多了,内心就不会决堤。”
即使你囿于眼前的方寸之地,书籍也能带你翻山越岭。
即使你眼前尽是苟且,书也能带你穿越古今。
迷茫时读书,能帮你看清现实,看淡苦难,看向更远处的光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这首《别董大》想必大家都读过,这个董大又是谁?
史书中说他年轻时胸无点墨,每天游手好闲,吃了睡,睡了吃,是个十足的浪荡子。
终于有一天,把家业败完了,自己沦为乞丐。
就这样每天一个人拿着根竹竿,托着破碗一直乞讨到了50岁。
50岁那年,董大突然思考,自己的人生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于是,他折节读书,取得了不俗成就,瞬间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一个乞丐,自此变成了“天下谁人不知君”的人物。
读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勘破命运的不确定性。
无论你在什么年龄,什么阶段,起点有多低,只要想改变,一切都为时未晚。
作家梁晓声说: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读一本好书,就会对你产生影响。
一切外界的物质都可能会离开你,但是通过读书积累的财富永远不会。
纵然身在低谷,也终将开出花来。
读书让人学会思考
读书和不读书的最大差别,就是思想的差别。不读书就像没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读书让心态更平和
在书中,你可以见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得到一些不同的生命感悟。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就是最好的心灵之旅。
读书对人最大的改变,其实是心态的改变。通过一些书籍的阅读,我们会对自我有更准确的定位,从而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珍惜眼下所拥有的。每一个能踏踏实实过好今天的人,都是很优秀的。
读书开解人生烦恼
书籍,之所以被称为“心灵解药”,是因为可以解惑、可以疗伤。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于狭隘的痛苦,烦恼不断,其根源就是读书太少。囿于有限的学识和认知,没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读书终会予人回报
腹有诗书的人不会让自己囿于生活的鸡毛蒜皮,也不会困于一时的人生低谷。所有认真读过的书都会融进灵魂,沉淀成智慧,静静地待在心灵深处,只要被触动,就会喷薄而出。
读书多了,你会发现自己经历了一场蜕变。你在读书上花的每一分钟,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你回报。
读书的人,有梦可做。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每个字里行间,都藏着诗与远方。
阅读是灵魂的独行。
人生无趣,不过是读书太少。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脚步无法抵达的地方,文字可以带你领略。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每一个阅读的日常,都在抵抗生活的慵常。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得自在。
人生从不是一条狭窄的轨道,而是宽阔无边的旷野。每一本书都是一扇任意门,想去哪个世界,全由你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