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皇太后薨逝,享年七十五岁。熟悉清代后陵规制的人会知道,一般死的比皇帝晚的皇后要在皇帝陵墓外面修建专门的后陵,可孝庄并没有。她的陵墓非常特殊,是修建在了孝陵红墙外。原因是什么呢?
有野史记载,因为孝庄皇后下嫁给多尔衮,已不是皇太极的皇后了,所以她没有资格入葬昭陵,也无颜与皇太极合葬。也有许多野史称,这是因为孝庄下嫁多尔衮丢了爱新觉罗家族的颜面,所以把她葬在陵区大门外,罚她世世代代为子孙把门。然而,这些能是真事吗?
清朝入关之后,孝庄皇太后是死后入葬最晚的一个皇太后,相对于自己的儿子顺治帝而言,孝庄太后对于孙子康熙帝付出的心血要多得多,曾经数次在危难中把康熙和大清朝解救出来。可以说,没有孝庄太后,就没有康熙王朝。而她的陵墓却是由她的重孙子雍正皇帝修建的,而不是自己最疼爱的孙儿康熙皇帝。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去世,康熙帝并没有急于让这位自己最亲近的祖母入土为安,而是把孝庄太后的棺椁停放在了孝陵附近的一个大殿之中。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康熙不把最疼爱自己的祖母入土为安呢?
当然,这并不是康熙帝不想让祖母入土为安,而是祖母孝庄太后的一道临终遗言,让他感到左右为难,不好处理。原来,孝庄太后临终之时告诉孙儿康熙: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你们父子,不忍远去。
这样一来,就给康熙帝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如果听从祖母的遗言,将有违于帝后死后合葬的祖制,如果不听从祖母的遗言,自己又会留下不孝的名声。这确实是让康熙难办,最后他决定先把祖母的棺椁停放在自己父皇顺治帝孝陵附近的暂安奉殿内,自己再慢慢想办法。
然而,这一放就是三十多年,期间康熙西征葛尔丹、收复台湾、收复尼布楚。一直到康熙去世,康熙也没有就此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康熙日理万机,忘记了自己的这个祖母。据史料记载:“在康熙为祖母停灵的35年间,康熙帝曾经先后30次去祭奠自己的这位祖母。"
事情就这样拖到了雍正帝即位,雍正元年九月初一,雍正帝安葬完父亲康熙之后,就有大臣上书请求为孝庄太后建造陵寝,也好让孝庄太后早日入土为安。这个困扰了康熙帝35年的问题,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摆在了雍正帝面前。
雍正帝也认为这个问题确实应该解决了,毕竟放在那里也不是个办法。几个月后,雍正帝把一帮王公大臣召进宫商讨此事并说:曾祖母孝庄太后的棺椁自放在孝陵附近大殿之后,保得大清国运昌盛、多子多孙,其地是块风水宝地。
另外,曾祖母生前遗言要陪伴自己的子孙,自己也不好违背曾祖母的意思,大家看如何是好呢?大臣们当然心领神会一致赞同皇帝的观点,既然此处是块风水宝地,那就在此处建造陵寝吧。就此,时隔37年的孝庄陵墓问题终于要解决了。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雍正帝正式命名孝庄太后的陵墓名字为——昭西陵(陵墓因位于顺治帝昭陵的西边而得名)。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昭西陵正式破土动工修建,由于昭西陵是在康熙年间原有建筑群的基础上扩建的,故而工期较短,只用了不到一年就完工了。
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三日,雍正帝亲往祭拜陵墓。停灵37年之后,十二月十日,孝庄太后的棺椁移入地宫,终于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