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孝庄皇太后的一生中,可能最为得意和舒心的日子,就在孙子玄烨即位后。
清入关前的天聪年间,孝庄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皇太极,生育了顺治帝福临;福临即位后,她成为清代第一位太后;顺治死后,她又扶助孙子玄烨即位,在康熙年间成为太皇太后。康熙主政以后,孝庄太皇太后在慈宁宫颐养天年,康熙帝也数十年如一日地奉养太皇太后。
孝庄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曾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也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她的表率行为,使得康熙皇帝对其有着十二分的敬意。
孝庄对儿子福临的关爱,是远远不及对于孙子玄烨的关爱、教养和呵护的。孝庄是位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女人,她拥有相当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嗜好图史,正是在她的影响和教导下,诱发和引导了幼年玄烨的读书兴趣。小玄烨从小就对看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形成嗜好,伴随他的一生。
玄烨成年后多次讲道:“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朕自幼蒙太皇太后教育之恩,至为深厚”,“仰报难尽”。从这里,可以看出孝庄和孙子康熙之间的深厚感情。
康熙二十一年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自奉上汤药,并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这些都是他的肺腑之言,玄烨幼时曾长期避痘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来自祖母的爱,实际上很大程度填补了他幼小心灵上的感情空白,使得他从懂事时起,就将祖母也视为最亲之人。这种情感无法以尺度来计量,但玄烨愈为年长,体会愈加深刻,对之愈加珍视。 孝庄对孙儿的爱有着丰富的内涵。她不仅给了玄烨本应从其父母那里得到的关怀和爱护,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的教育、训练,培养他的良好品质、习惯与作风。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皇太后病危,康熙帝悲急交加,昼夜不离地侍奉在慈宁宫,隔着帷幔席地而坐,一听到祖母有什么动静,就立刻赶到榻前。据说,康熙帝还放弃了自己无神论的信仰,在慈宁宫举行了一场类似于诸葛亮“禳星”般的庞大祭祀仪式,祈求上天让自己减寿,以换得祖母的康复。但不久,孝庄太皇太后还是离世了。悲痛欲绝的康熙帝,坚持在慈宁宫前院所设帷帐内守孝,还想将孝庄文太后的梓宫久留在慈宁宫内,把慈宁宫作为孝庄文太后的“奉殿”,这个想法被大臣们劝阻说无先例才作罢。
康熙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实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将其圈入东陵风水墙内,反而形成阻隔。 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很多人将孝庄和慈禧作为清朝的两大极端,因为孝庄的一生中为清朝皇室的稳固,巩固皇帝地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相比较而言,慈禧所做的一切,都在被人抨击。但是无论如何,历史摆在眼前,一切答案都由各人自己去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