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简单的逻辑学 Being Logical
首先我对Logic这个词产生了兴趣,是由严复先生音译为“逻辑”,在此之前我们所理解的应该指伦理、理则、道理。而Logic本身是源自希腊语Logos,(此处省略维基百科英文释义)这本书认为,逻辑本质上是关于真相的,合乎逻辑就是要合乎真相,除了探寻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对逻辑的滥用。
我理解,逻辑是用最普遍法则来完成假设与结论(即书中所指真相) 之间的有效推理。
然后再说生活中的不讲逻辑,细细推敲我们日常所说的话,有时真的非常搞笑了。并非学不会逻辑,而是我们根本不在乎真理、真相,更多的只是去表达自己的一种情绪。如书里说的:另一种允许自己坚持与事实不符的说法是人为有意的,他们故意将观念与事实割裂开来,不去考察事实与观念之间是否相符,这种态度用语言表达就是:别用事实来烦我,我已经决定了就这样了。
所以我们才总是事与愿违啊。
书虽薄,但有一些实际可锻炼逻辑思维的有小例子,和我娃一起好好学逻辑。娃最近沉迷于小侦探布朗和名侦探柯南,正是好通过“真相只有一个” 来洗脑逻辑学的好时候啊。
这本书也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先分享一点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周末补上思维导图的作业:
#034/一天中的百万年(1/2)
有意思的历史及科普书籍,我在地铁上看着差点笑出了声,唯一不足大概就是翻译怪怪的,可能会去收本原版。
因为人类在几万年中的乱打乱撞、摸摸索索,才有了你我一出生就面对的便捷有序、理所当然。
杂记,
写读书笔记,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其实可以很好的审视自己思维路径,也很能体现这一周的生活状态。老实说因为放假,虚度了几日,脑子空空,这周的笔记也写的毫无养分,回头读过,删减了一大半不知所云的垃圾。
读书也和接触一个新领域一样,会遇到问题与瓶颈。“专家型学习者”和“无经验学习者”会有不同的表现:
专家型学习者面对问题时,他们会先停下来思考: 这个小问题我不太懂,但跳过它真的会影响后续阅读吗?我没理解这个作者想表达的问题,是不是因为其中的某个小知识点没弄懂?
而无经验学习者会怎么做呢?包括我在内,大多数人是怎么表现的:
这个小问题我不太懂,赶紧问上网查查什么意思,或者问问内行;好不容易查到信息,又发现新搜索到的信息里,有了新的小问题;
结果又继续查起来;
最后,一下午就困在不断延伸下去的问题里;要么错过DDL,要么果断放弃, 惊叹一句:“啊,这个问题好难!”
实际上,这个问题原本可能并不难。真正难的是,你懂的太少,想要的太多!
这个时候给自己建立一个明确的目的就很重要了。最直接的好处是,让我们可以先去“验证问题-结果的关联性”。有了明确的问题,就可以去跟布置任务的人(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自己)确认,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他们想要的。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沟通和理解的偏差,减少无用功。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不会因为心里感觉“过于困难”而放弃。人的生命有限,但信息和知识实在太多了,想要用“有限对抗无限”实在是太困难,我们总是很容易陷入“挂一漏万”的恐惧之中,于是有了“拖延症患者”。有了明确的目的,只专注于解决当前的问题,就转移了注意力,没空去思索人生了。
把零碎的知识体系化。给自己查资料,是一个找路的过程,产出的是结论。背后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方法、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
还是回到逻辑思考的老问题,带着这些思考去读书,去想一想作者的逻辑,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泛泛而读。立个flag,争取每周能有思维导图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