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霏霏,当人们热论着pm2.5时,天角似乎对这些并不关心,在他眼里可入脑的思想才是兴趣所在。
作为社会人,自然环境的历练,社会环境的熏陶,自我要求的设计,总让趋利避害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与拿捏,有时,角度便是自己内心关照后的代言人。角度反映了人的所思所想所需,当然,角度也碍于个人视角的宽窄,情绪不能始终占据思考的制高点。
天角总认为,世界是个大网或是长链条,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单独游离于它们之外,你看到或是相信与否,它们不远不近,就在那里。当事物的判断摆在眼前,冲在最前线摇旗呐喊的是个人的需求,它充当了旗帜的角色,潜台词是需要什么就看到什么,其他都是神马。
人的左手拿着一把剪刀,右手握着一只量尺,它们的功能发挥的标准全在自身需求,以此来裁剪和度量。这就决定了进入你眼中的是多大的网和多长的链条。
谈到需求,并不是代表自我主义,相反,这是一个将小自我与大世界联网的概念语境,是一种适应性的联合。
在事物发展的延续中,因果链条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结成网的“网链”,事实不能更改,但思维触角却不按常规出牌,由于每个人思维的局限性,你的精力只能在局部的“网链”中探索与思考,有时好似盲人摸象,摸到什么就以为世界本是如此。或是,粗鲁的拒绝承认更为广阔的链条,只剪出一小段作为自己胡搅蛮缠的依据。
现实中,有很多人站在自己的立场阐述属于自己的因果依据,这种坚持让他人感到了他的固执与短视,从他自身来说,这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