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爱读诗词,也特别喜欢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几年间已经拜读过数遍,尤其喜欢先生关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境界的论断,至今已熟读成诵。
王国维先生关于境界的论断,我已发现有两种版本,仔细研究,其大意相近,而用词和所指称的对象则有些差异: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应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应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空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当作柳永《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应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应作‘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未有未有未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王国维这里所讲的“大事业、大学问并不是普通人所追求的那种个人的、小我的学问和功业的成功。王国维在其《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讲过:
一切俗子因其知力为意志所束缚,故但适于一身之目的。由此目的出,于是有俗烂之画,冷淡之诗,阿世媚俗之哲学。何则?彼等自己之价值,但存于一身一家之福祉,而不存于真理故也。惟知力之最高者,其真正之价值不存于实际而存于理论,不存于主观而存于客观,端端焉力索宇宙之真理而在现之……彼牺牲其一生只福祉,以殉其客观上之目的,随欲少改焉而不能。
王国维的意思是说,世上一切世俗之人,他们的思想、智力均被他们自己内心的内心欲望贪念的意志所束缚,因而普通人所追求的就是个人一己的目的,由于个人私欲的束缚,为了名利,人们不再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而是市场上什么最赚钱就做什么,于是有了烂俗的艺术、冷淡的诗篇、媚世的哲学。而这些都是人们为了讨大多数人的喜欢,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做的。尤其是现在的媒体,他们所宣传的,都是激发人的欲望,而不是提高人们的修养和理想,都是交给人们怎样去追求私人的金钱利禄,告诉大家怎样成名,怎样发财,怎样追求享乐。因为很多人喜欢这些东西,这些人的价值都是存在于自身自家的福祉,都是满足个人的私欲,所以他们追求的不是真理。所以王国维书,有最高智慧的人的真正价值,不存于现实的物质的得失,而是存于真理,不存于主观,而是存于客观。他们所努力的就是追求宇宙的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此宁可牺牲自己一生的现实的福祉。
真正讲事业,中国文化中‘事业’两个字出在《易经·系辞》里面。《易》曰: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为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这里所谓的事业并不是开公司当老板,赚了很多钱就是事业成功,只有“举而措之天下之民”的行为和功业才算事业。你的所作所为对于人类社会有贡献,由于你的贡献让人们有所安定,这才是事业。一个人立志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贡献有多有少,因而事业自然有大有小。小者惠及家庭乡里,造福一方;大者安定世界,贡献全人类。现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进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此中之义,不说自明。
以下为上述代表三种境界的词句的出处及全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