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不难,难的是写的人难么多,你的怎么就被接受了呢?读的人看着容易,也许他可以挑出千万种错,觉得不过如此。或者认为自己可以写得更好,但当真正提笔的时候才发现,万般思绪,想要行云流水何其不易。
于是一篇文章能脱颖而出,足以见作者的功底和见解。
比如我喜欢郭襄,喜欢听别人解读郭襄,这百般解读中,我最爱的是简友曾琴文的《风陵渡口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大抵是她将郭襄和郭芙成长轨迹区别的格外不同,一个骄矜外漏,一个高贵天成;也可能是她将这段爱恋解读的分外透彻,都怪深情;还得加上她文笔怜悯通透,如阑珊春意中的风拂过,加上每每我总写不出郭襄的神韵,总之,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篇。
也许郭襄不过是金庸笔下杨过跌宕一生中的普通一抹,这个玲珑娇俏的少女却留在了很多人心上,喜欢杨过的女子何其多,郭襄是最令人心疼的一笔。
是要怜惜的,如何不怜惜呢,如果爱上的不是杨过,她这样的女孩会少很多颠簸坎坷。毕竟连李莫愁这样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也不忍杀她,金庸笔下的郭襄,像一段动人的初恋,娇美灵秀,人见人爱,好似天生带了吸引人的光环。
相比爱情,她的人生算得上有如神助,好像别的方面没的说了,于是这一段单恋总是被人翻出磋磨。
正如简友所说,郭襄遇到的杨过,经历了半世沧桑,他是郭襄认识的杨过,已不是真正的杨过。郭襄喜欢的,是一个想象中的英雄形象,而她爱不爱杨过本人,……他们没有去经历那部分可能,所以爱不爱,恐怕她自己也不知道。
我很欣赏这一段的描写,如同有人评价《文学回忆录》说“那些讲到的客观历史事实并没有什么,真正难能可贵的是木心不经意散落又闪闪放光的见识。”
自我认为,对于文字创作者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一篇好文章读完,总要留些好东西让读的人来回味的,由此,我们也能找到有心灵共鸣的人。
我在文章中读出作者对郭襄的惋惜,这场迤逦的爱情的梦从十六岁开始做了半生,情之一起,最难将息。
十六岁的爱情,怕是郭靖夫妇包括杨过在内都认为年少的爱慕总会过去,哪怕她曾在绝情谷纵身一跃,而郭襄,却将这场梦做了一生。
错的是谁呢?谁都没有错,杨过的喜欢是真的,郭襄的慕濡是真的,错在相遇,错在深情。
杨过给了她三枚金针,这真是金庸式的浪漫,“不论你叫我做什么,我都答允,就是要我为你死了也可以!”
杨过给了她宠爱,给她一场绚烂烟花,除了爱情。
而郭襄与杨过之间也如这场烟花一般,短暂的美丽之后,只余了一段回忆。
不免让人唏嘘,若是不是深情错付,他年郭襄再遇张君宝,会不会也是一段传说。
这大概是金庸对郭襄的另一种爱,于是她身着鹅黄衫儿,一头小青驴,载着满腔爱而不得的深情和回忆,迈步江湖。
而我最想知道,杨过与小龙女携手江湖,神仙眷侣,他年若是知道他曾经疼爱的小姑娘独自寻了他半生,会不会有很多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