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甚至是在大学中,个人一直处在一种焦虑的情绪之中,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与工作,但是行动力总是随着时间慢慢抹掉,徒留叹息;害怕被周边的人甩在身后,总是要前进要超越;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潜藏在内心深处,有时候自己玩的太高兴反而会产生一种罪恶感;时而会觉得生活太累,常常追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
总之,有一种被焦虑缠绕的窒息感。
钱赚的不够多,上海的房价涨的太快,外企的节奏太平稳,有太多的原因令自己焦躁、不安。
2016年初,在一身焦躁之中换了工作,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期间也是各种游离与不安,但是无论如何,2016年年末,我现在可以对自己说,我真的度过了一段战战兢兢,焦躁不断的时期。
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家庭、在人际、在社会中的位置,自己仍然是最普通的一员,但是那种没有后路的害怕与担忧,真的随着时间走掉了。
我很安心,我很高兴。
其实人跟人的差异是特别大,我的爱人就是一个天性平和的人,很少会有焦虑与担忧,总是知道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
但我是属于另一类人,今天的文章也是想写给跟我类似的人,认为自己是十分上进的人,想要自己变得更好,想要得到很多东西,在没有得到之前非常焦躁,得到之后反而空虚,又去追逐下一件事情。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焦虑会过去的,你终能找到那个令自己安心的自己。
今年观念上的改变比较大,基于观念上的改变,也做出了些许尝试。
钱是一种工具
之前对于赚多少钱特别焦虑,而且特别容易与他人比较,比上不足,容易陷入焦躁,比下有余,容易认不清自己。总之,钱这个孙*让自己整个人处于一种变态的情绪摇摆之中。
年初加入创业公司,最简单的想法就是想看看人家是怎么赚钱的,因为在大型外企,很多时候,钱就是一串数字,公司的年收入之类的数字距离自己太远。
这一年,看到创业者更多的是责任、压力。处理客户问题邮件的迅速,连续出差的忙碌,打磨产品细节的执着,不断调整方向的思虑。
对做生意的人和钱有了更多尊重。同时,我也领悟到它是一种工具和兑换手段,钱重要,是因为钱给你换来的东西最重要,若是你可以通过其它手段得来自己想要的东西,那还需要钱干什么?
在解决问题上,钱通常是最好最快的手段,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不要打着没有钱的旗号,不去做事情,不去解决问题,只待在原地。
当然不要把钱跟情怀对立起来,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自己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得靠钱来实现。所以,远离那些只跟你聊情怀,却不能谈钱的玩*,不论是老板、朋友还是恋人。
时间是杀猪刀,但同样是猪饲料
今年,笑来老师的书《与时间做朋友》给予我很大启发,是我系统反思自我的引线。
我自己的焦虑,很大部分跟“来不及”这个词有关系。
初入职场,自己的上司或同事很多都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自由,或者是物质基本自由。回看自己,两手空空,一个人饿着全家都饿,容易比较的我怎能不焦虑?
着急更多是因为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一样sucks,今年的自己比去年的自己更sucks,所以举目看向前方,整个人生都sucks。
看完与时间做朋友,跟很多人聊过自己的焦躁,尝试做些新事情,业余做翻译、带学生。今年自己才慢慢明晰,不要急,自己到了某个年纪,很多事情也就完成了,只要自己保持前进的姿态。
现在焦躁也并不是坏事,但不能因为焦虑本身而更加焦虑,保持饥饿感,保持苛求度,才能保持进步。
不要急。很多事情的完成必须有时间的陪伴,就如十月怀胎一样,提前完成并不是啥好事。
时间是杀猪刀,但同样也是猪饲料。
思、学、做三者的关系
这三者关系到现在我也还没有处理好。
思考、学习这两者是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今年增加的领域就是“做”。
果断的执行,坚决的去做是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当然也就没能很好实现自己的想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于我而言是有缺陷的,我更愿意改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做则空,做而不思则滞。
我现在依然还在跟“做”这个字作斗争,但是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之前问题的症结。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之前对此很是同意,但现在却知道,有些道理不懂,有些事情不去做,更没有机会过好一生。
在路上,依旧挣扎,只是内心淡然,不害怕,期待2017。
李怡然—写有人味、趣味、烟火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