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16岁之前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应该很难想象这样的生活:
父亲禁止家里的兄弟姐妹去公立学校上学、去医院看病(即使因为爆炸受伤);
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被要求去父亲的废品厂“打工”,而赚的钱大部分都被用来做一项秘密工事——在地底下储备足够的粮食、枪支、弹药、汽油——为世界末日或随时可能到来的政府对抗做准备;
很多时候,包括在废品厂操作一些很危险的器械时,父亲也很少考虑大家的安全问题,所以经常会有人受伤。受伤时的唯一疗法就是母亲自制的“酊剂”和“精油”,而母亲也很擅长利用“打响指”(据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知悉上帝的旨意)的方式判断一个人的病情,真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跟自己关系很好的哥哥,教会了她怎么擒拿,却也常常把这套擒拿手法用在她身上。
反抗与新生
多次暴力加身之后,在另一个出走多年的哥哥的鼓励下,她反抗了,通过自学的方式考入了大学,并一直试图摆脱那个家。
父亲有严格的宗教信仰,青春期女孩子任何一点爱美的举动(哪怕是因为热把衣服袖子挽上去一点儿),都会被父亲和哥哥解释成一个“妓女”,这种观念一直伴随着她进入了大学。
大学刚开始的一段日子,她怕自己的一些“常识性问题”被当成恶作剧而不敢提问,也会因为自己保守的观念和处事方式而不敢靠近人群。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因为出身而自卑,但当母亲通过远程聊天的方式给自己道歉之后,她突然释然了,原来她只是因为自己不被认可而自卑。
一次课堂学习,结合她对父亲的认识,让她判断父亲可能有bipolar disorder(躁郁症)。加上一直受哥哥的暴力威胁,她决定向父亲证明哥哥的暴力倾向,可结果是父亲告诉所有人是她疯了。有一段时间,她患上了恐慌症,常常自我怀疑,好像心理有问题的真的是她。
幸好在大学有很多人可以帮到她,她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改变什么。真正的“家人”不一定跟你有血缘关系,跟你有血缘关系的人却往往可以凭借这一点肆无忌惮的伤害你。
她逃离了,不只是地理上的那座山,更是心里的那座山——宗教的束缚、血缘的羁绊。
哪里才是终点?
结局不是一般的happy ending,作者将自己的逃离归结于教育应该是这本书被归为“教育类”书籍的一大原因吧。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因为教育,不去说是因为要去接受教育而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明白原来生活还可以是另外一些模样,而那些里有我喜欢的样子。
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原因论还是目的论,女主都实实在在受到了伤害,我们都有选择让自己过得舒服的生活方式,希望我们都能活的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