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喜欢的一本书是美国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自己一直遵纪守法,不会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回想一下,我们在平时的与人的谈话中,是否有感到痛苦的时候,也常常引发他人的不适。相信很多人都能想起这样的经历。
其实语言暴力的伤害,有的时候比肉体暴力伤害,更长远和隐蔽。而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不仅是对他人,也包括对自己。
你是否有对孩子说过“你成绩不好让爸妈伤透了心”;是否更倾向于指出问题,而不是肯定他?
你是否经常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从而不停指责自己,要求自己?
看到书名,有读者也许会觉得这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我当时也是,就连本书的翻译者一开始也是这么以为的。虽然常在各种推荐/榜单中看到它,但由书名产生的误解,我一直未把它列入计划中。
直到有一次在书店等人,正好看到它被重新放出来,而又比较薄,我就随手拿起来看了一下。几分钟后,我就把它买走了。感谢这一眼,让我没有错过它。
该书作者,马歇尔.卢僧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他所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方式,不仅使个人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还解决了很多世界范围的冲突,比如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地区的争端。
其实本书虽然看似在指导一种沟通方式,但本质上是让我们感激生活的赐予,让我们的心智得予成长,怀有感恩的心看待世界。
接下来我们就来拆解这一沟通方式的具体运用。
首先,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但它又不只是沟通方式,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发现内心的柔情,最终能让爱融入生活。
既可以用来理解自己,用来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用来改进工作。
听起来很美好,这种所有人天生都向往的关系,那为何我们却做的如此差呢?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呢?是什么导致我们彼此的疏远和伤害呢?
答案是我们的“异化沟通的方式”,虽然都是为了满足某种愿望,但是却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求。包含了道德评判,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下面我们来分别感受一下这些想法:
道德评判: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我们可能就觉得他是不道德。比如有人开车横冲到我面前,那他就是“混蛋”;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强迫症”,而我更关注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比较:
书中引用了丹.格林伯格的话“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比较”。我们试想一下,若是我们认真的量了自己的身体各部分尺寸,然后和你最认同的帅哥美女做比较。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会觉得心情低落。或许有些人觉得形体不一定那么重要,那我们试试“成就。
回避责任:
其实”不得不做“这种表达方式,就是在淡化个人责任。每个人都是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负有责任的,我们才是自己的主人。不得不,其实是我们在试图回避责任了。比如”老板叫我这样做的“;”我是个酒鬼,所以我喝酒“;”我的朋友都抽烟,所以我也抽烟“;”因为我是个母亲,所以我必须做饭“......
强人所难:
你是否也相信,作为父母,师长或经理,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让他循规蹈矩。当我们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的时候,我们是否很难感受到内心的爱意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了,可能之前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方式导致我们蒙蔽了对人对己的爱意,淡化了责任意识,造成了我们的隔阂。
但是只要仔细去回想和感受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想法和方式让我们把事情弄得更糟糕了。
前面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感受,那么我们已经发现和意识到了这些问题,那我们该如何具体去改变呢?
放心,本书不仅只是提醒我们,还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具体的练习和运用方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1.观察(区分观察和评论):不是要保持完全客观不做评论,而是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比如“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2.感受(区分感受和想法):通过建立感受的词汇表,更清楚地表达。还可以示弱,也是很有助于解决冲突。
3.需求:这里作者指出,也许他人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实际上感受根源上来自于我们自身的需求。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是有选择的,可以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直接说出需求,而不是申辩和反击。
4.请求: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这让我想起网上流行的关于男生和女生的对话,女生往往不喜欢直接的说出来。其实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些方式,书中还列举了很多例子和练习,非常具有实操性。
除了这些以外,正如最开始提到的,非暴力沟通很强调倾听。全心全意的倾听,不仅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还会让我们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与我们的共通之处,因此会让我们的表达也变得容易,同时也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
前面我们其实主要还是放到了讲如何对待他人上,促进与朋友家人同事的和睦相处。显然,这本书不仅如此,非暴力沟通也适用于自己。
作者认为,我们应当爱自己。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就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这其实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
前面其实我们提到,“不得不”是我们企图逃避责任的表现。其实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选择做”。因此我们该深入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动机。
拿我们自己来说,学习写作,阅读,是我们为了应对时代发展,“不得不”去做的么?不是的,是我们希望能更好的表达自己,是我们希望能让自己成长,才去做的。因此哪怕不容易,我们也没有怨言。
比如说赡养父母,虽然法律上把赡养父母作为义务。但是我们真的把他仅当成义务的时候,我们会快乐么。我们赡养父母,其实是因为我们爱他们,我们感恩,我们希望看到他们快乐。而不是在履行“不得不”。
我们生活中,我真的看到了太多的“不得不”和“应该”,最后带来的都是痛苦。
另一方面,当我们不完美的时候,我们应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求,而不是自我惩罚。
还记得之前看《少有人走的路1》里面就提到神经官能性和人格失调的案例。
人格失调症的患者就会常常说“我不得不”;而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就总是过分责怪自己。而人格失调症患者在治疗上会更难,因为他们太喜欢怪罪他人了。
可能很多读者会认为,非暴力沟通就不允许表达愤怒。不是,恰恰相反,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充分表达愤怒的。
但这个表达,是要有效充分表达内心的,而不是发泄。
其实,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其实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的行为。
如我们一开始时提到的,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我们很伤心”,这就是为什么导致很多孩子总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自己。因为父母总是让孩子觉得是他的行为导致父母的不开心。
其实总的来说,非暴力沟通就是让我们不要去盯着别人或者自己的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
其实在中国,我们常常被教育成,不去关注与表达自己的需求,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尤其是对于妇女。其实只有充分感受自己的需求,才能更理解他人,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他人。
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是值得我们放在床边,手边,多多翻阅的。反复练习里面的指导,我们必将更容易获得和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