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再次共读引起我的思考,反思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有了许多的收获和感想。对于未来的教学的方向也有了更为明确的思路。
1. 课前准备
王博士的“少才是多,慢才会快,无才能有”,这一教学心法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借助技术支持,寻求适合英语学科的智能反馈学情分析;准备必要、少量的教材内容,设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和讨论的核心问题。(师生互动的材料必须由学生来供应);基于素养导向,设计学习单。
2.课中
首先,问题驱动,抢权与挑人相结合,用有效对话开启思考,利用数据进行决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倾听和表达,让学生依靠自己来解释问题,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其次,放下预设,创造课堂上的好教材:通过反馈器或手机拍照采集学生作品。设法创造学生学习的新状态,制造认知冲突,引发认知失衡,使学生自然地去实现调适。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两两配对的“TPS”法、层层递进的“四聚头法”、 “拼图法”。教师可以隐退讲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不断明确相关的知识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只要能够明白自己犯错的原因,理清楚思绪,也是有价值和收获的学习。
3. 课后
结合系统生成的报告、学习画像及错题集,形成教师个性化辅导方案。学生亦可打印错题集在家或在学习向同学、老师主动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