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的定下了未来一年攒生命之水、育理念之树的目标,自然从如何读书开始。而如何读书,首先自然是读书态度。
关于读书态度,其实是个老话题,许多先贤早有精彩表述,我认为最传神的是:方东美先生曾经提过做学问的三种态度,他说:“做学问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蚂蚁搬家,第二种是蜜蜂酿蜜,第三种是老鹫抟云。”“鹫”就是我们讲《射雕英雄传》的“雕”,又称为“鹫”;“抟云”就是在云朵间飞翔玩耍。
1.要学习,第一步就是要学蚂蚁搬家。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如此,买一本书,划重点、写上眉批,自己做笔记,勤做笔记,这是第一步一定要努力的事。等于你要储存各种资源,在“量”上面增加越来越多的材料;但是你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很多资料你可以用手机、电脑寻找也蛮容易的。这一方面可以学孔子的学生子夏,他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天知道一点新东西,每个月不要忘记前面所学的,这样算好学了。这是第一种——蚂蚁搬家。
2.蜜蜂酿蜜,就是你要慢慢整合,融会贯通,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学派的立场,就要把它融贯起来,有自己的观点。简单说起来,就是要消化之后有自己的心得,最好的检测方法就是自己说一遍。有同学跟我说:“我学过论语了。”我说:“好,你把论语的重点简单说一下。”你如果这时候要去拿书本是来不及的,你就不能通过测验。所以,你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心得说清楚。这是蜜蜂酿蜜,是经过你自身的消化和体会的过程。
3.老鹫抟云,这个比较少人提到。老鹫就是老鹰,它在天上跟云朵玩耍,它没有任何特别的目的,只是把它丰富的知识变成一种心灵逍遥的凭借,让自己在里面可以品味到真正的乐趣。老鹫抟云是我们学习到最后可能产生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效果,让你乐在其中,感觉到人的理性在智慧的天地里面可以无限地去逍遥自由。
这有点像孔子说的三个阶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有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知之”有点像第一个阶段蚂蚁搬家,你知道了很多东西;“好之”就是喜欢它、欣赏它,当然也会实践它,这是蜜蜂酿蜜的阶段;“乐之者”就是老鹫抟云,可以返本归真,优游其中。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说:“你们到大学里来就是要做三件事:来学习、来理解、来品味。”用了三个词。第一个“学习”,大学本来就是知识的场所,有丰富的藏书,还有许多老师在教书;第二个要理解,把你所学的彻底了解之后,才能算是你的东西;第三个最有趣,叫做品味,英文叫做enjoy,也可以翻译成享受。换句话说,知识是为了让人可以去品味及享受的,让你在学了特定的知识以后,整个生命在某一方面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因为你懂的更多了,你有些心得体会,你在言行方面自然就会随之改变。
想要达到第三重境界好难,该如何行动?未来可采用一种高强度的读书方法,称之为"强力研读"。
1."强力研读"更像是一种态度和心法。显然是为了读好书而言的,我过去爱读的武侠小说等爽文不在其内。
2.称为"强力",是因为它追求阅读的深度和效率,力图能在一本书中挖掘到最大限度的收获。我曾经听人讲一个笑话,说我们是怎么向别人学习的呢?我们就如同小偷一样到人家里把除了厨房水槽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搬走了 —— 然后我们回过头去把厨房水槽也搬走了。我们就要用这样的精神去读一本书!
3.强力研读的第一个特点是:不好玩。世界冠军培训基地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强力研读"不是为了娱乐和休息,而是用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非得把一本书给融会贯通以至于长在自己的大脑里不可。这种读法相当累。我认为写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正经的工作。
4.强力研读的第二个特点是:用的时间很少。就如同在那种专门培养天才的最好的音乐学校里,孩子们每天真正练琴的时间绝对不超过2个小时一样。没人能长时间坚持那样的强度,而没有强度的训练还不如不练。你可能每天花很多时间阅读,但你很难做到用很多时间强力研读。要把精力充沛而又不受打扰的时间段留给最好的书。
5.强力研读的第三个特点是:不追求快。处在我们的“学习区”内的好书,应该慢慢的仔细读。追求把一本书快速读完,就好像追求把一只曲子快速弹完一样,这不是练琴是完成练琴任务。读书人的一个秘密就是,读得慢,吸收知识和增长内力的效率反而更高。
6.强力研读的以上这三个特点,和“刻意练习”一致。同样的,与刻意练习易陷机杼相同,必须多思考其在知识体系的定位。包括回答以下疑问:这本书中有哪些道理?这些道理还能解释哪些事情?这些道理能用在自己身上改变哪些行为?
7.一本书应该被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好书读一遍不可能掌握精要,反过来说如果一遍就够了,那这本书也不值得强力研读。我们说的思想类书籍,不是什么学术著作,所以再好也没必要读三遍。两遍正好。而且最有效率的办法是读完一遍马上再读一遍。
8.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不要追求读的快,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在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这时候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书中作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过,要专注于思想脉络。读一章,记一章的笔记,直至读完。然后这本书就可以束之高阁,甚至直接扔了。
9.“强力研读”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做读书笔记。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它书或文章的联系。只有做到全部四点,你才能把一本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你会发现这个回报是巨大的。
(1)读书笔记首先要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它第一作用就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让一本书从厚变薄,从具体的山川景色变成抽象的地图。只有当你跳出字里行间,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全章,它的脉络才能变得清晰。看清楚以后不要抄作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脉络写出来,就好像画地图一样。
(2)逻辑脉络之外,如果发现真正好的小故事 —— 我们称之为"亮点"—— 那么就把这个故事也给写下来,甚至具体到细节。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寻找能够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我们在分析脉络的时候要忽略故事,分析完脉络再把故事带走。
(3)高水平读书人看完的书上写满了批注。你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对作者的质疑或肯定。更高级的批注则是写下自己因为看到这段文字而产生的灵感。也许你突然想到这解决了你之前一直关注的问题 —— 尽管这个问题看似与此书无关;也许你想到对书中思想的一个新的应用;也许你想到你可以把作者的理论往前推一步。这些想法未必都真的有用,但是都非常宝贵,因为如果你不马上记下来它们很快就会被忘记。多年以后翻阅笔记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心得灵感比原书更有价值。
(4)当你读过的书多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发现书与书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一个真正善于主动读书的人对这种联系是非常,非常敏感的。我现在使用 Evernote 来整理读书笔记,这个工具有个好处是可以把每一份笔记都生成一个可供别的笔记直接点击和引用的链接。
(5)如果你读得更多,你会感受到人类知识的进步。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在这本书里是这个说法,而过了几年之后有人另写一本书,把整个结论给改变了。有时候你必须从几本书的几个不同结论中判断哪个是最靠谱的。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说的其实都不对,只有你知道正确答案。到了这个层次,你已经跟书的作者完全平等了。你甚至可以俯视他们,评判他们之间的高下。这时候你又应该怎么办?你写篇文章发出来!
(6)好书之所以要读两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第一遍读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读是为了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