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知识源头,读书要有功利性,也许对于这句话你有不同意见,没关系,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所以让我们保留意见,一起聊聊读书是否要功利性这个话题。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知识源头。古典在《跃迁》一书里,将信息分为四类,一手信息是知识源头,就是通过大量研究写出的论文或得到的结论。二手信息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比如根据一手信息中的某个观点,整理出来的期刊、书籍等。三手信息是为传播而简化或极端化观点的陈述。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主义的情绪化表达。
我们需要的是尽量多的一手信息,站在知识的源头自己去思考、总结,而不是去学习人家过滤过的知识,听取那些所谓的二手知识贩子贩卖知识。相信听那些所谓的《十分钟读一本书》,还不如自己抽时间去好好读书,不必为了争取阅读量的多少,而应该同时兼顾质和量。
现在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是否要功利性地读书?其实从小我们读书就带有功利的性质,从小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你学习指定的科目,拿出较好的成绩,获得升学资格。这期间,无论你是历史特别擅长,还是数理化溜到飞起,都只能代表你的喜好,除非你某方面特别出众能被破格录取,不然还是要老老实实回到教室学习语数外理化生。
有人要说了,学生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他们的学习肯定是功利的,再怎么偏科家长都会为他们报学习班给补回来,完全没有兴趣可言。那摆脱了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是不是读书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呢?个人认为这个时候读书仍旧要功利性点好。
读书目的共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娱乐性阅读。读小说、漫画等书籍,主要是为了放松、陶冶。看这类书比较轻松,愉悦。第二类是知识性阅读。读专业书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等,阅读的目的就是知道某事,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型学习。第三类是认知性阅读。比如《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阅读这类书籍能提升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段的时间和系统的阅读。
如果你只喜欢读感兴趣的、容易读的娱乐类书籍,那么你的认知得不到太大的提升。比如你看了全套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盗墓笔记》、《鬼吹灯》等,会觉得作者都好厉害,脑洞好大啊,对于要如何写悬疑小说仍旧是一头雾水,因为你没有去研读专业的写作书籍,并加以练习,那么你很难在写作上有提升。
认知性阅读能让人得到快速提升,虽然这类书籍晦涩难懂,阅读进度也比较慢,但它会为你打开新天地,颠覆你以前很多的认知,并且实用性都比较强,能指导你进行相关练习,对个人心智的增长大有好处。
因此我们要功利性地、有意识地多选择认知性阅读,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脑力和理解力。同时,这也能为你的娱乐性阅读和知识性阅读提升速度,节省时间。
说到这里,也许你又有疑问了,市面上有那么多的书籍,要怎么选择呢?古典老师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首先,看一下评论,了解知名人士或广大读者对该书的看法,在心里打个底。
其次,看书的目录,对全书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知道讲的是哪几方面的内容。
最后,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章节进行快速阅读,再决定是否真的去阅读。
关于如何更好的阅读这个话题,我也和朋友讨论过,而他现在的阅读方法也是我目前在学和推崇的。对于一些能启发心智的好书,最好遵循二八原则,即在看第一遍的过程中,将你认为的重点,一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剔除80%无用信息,挑出20%的精华。第二次阅读时,只看这20%。第三次阅读时,再从20%的精华中挑出20%的精华,接着反复阅读,这样就能将书本从厚读薄,剔除糟粕,吸取精华。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没有好与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同时也期待大家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实现思维转变,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