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获得第一名!”
“这个月加薪了吗?”
“宝贝,你真棒!”
这些话,在你身边是不是经常出现?
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依靠外在的赞美和他人的鼓励,作为激励自己的动机。
唐朝诗人在《马说》中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现在也有一句被女人们调侃自己老公的话:“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人不如靠己”。
那么到底有没有,作为优势方的人创造条件,让他人自己激励自己呢?
在《内在动机》中,探讨的就是通过心理需要的因素,来让人们自发的产生对工作、生活的动机。
心理需要的三个因素是自主、胜任、联结。
如何让这三个心理因素激发出来呢?可以从以下几步来做:
第一,保持对自然的好奇。
在好奇心和兴趣的推动下,对胜任和自主的共同追求是一种互补的成长力量,可使得人们在一生中不断取得成就并且不断学习。
这或许就是孩子们为什么在无人教的情况下,可以把智能手机玩得顺溜。
而老人,你可能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去教,他依然不敢随便动。
第二,当你对他人提要求时,请提供选择。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医院的经历,当医生给你开药时,如果医生很强势的给你开药,让你必须按医嘱吃。你会发现,你觉得这个医生一点也不好,即便他是很出名的专家,因为他只站在他的角度,命令你必须这样。
有些医生会问你对什么会有没有过敏,家里有没有这些药,你看是开三天的呢还是一周的呢?你就会觉得这个医生真的是关心你的,你觉得很好。
对于上面两个医生,相信下次你再去医院时,一定会想挂第二种医生的号。
第三,表扬他人时,一定要表扬他的动机,而不是结果。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们取得优异成绩,考上优秀学校时,对孩子给予高度的肯定。
可有没有想过,社会才是真正的验金厂,一时的分数、成绩不代表一辈子,家长的肯定也不代表他人的肯定。
所以,当你在表扬他人时,一定要表扬他的动机,而不是结果。
曾看过一部关于一个小男孩,做什么事都做不好,成绩更是永远的倒数第一,老师不待见,就连父母似乎也会把他当空气。
直到他被当地公立学校所开除,父母为他找了一所自严厉著称的私立住宿学校时,遇到一位美术老师,老师从他的视角去看他所写的像蝌蚪的字,老师发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用孩子理解的方式终让他和正常孩子一样,可以听懂老师的课,写好作业,同时在美术上独树一帜。
这位老师,就是看到了孩子对画画艺术的内在渴望,才能成功引出孩子的潜能。
第四,他人做错事时,需要先了解情况,共情,让他明白自己的错失点。
抖音上有一则搞笑视频,一个美女把牛仔裤穿反了,一个路人甲跟她说:“美女,你裤子穿反了。”美女没理。
这个路人甲又用同样的话提醒了一遍。没想到的是,美女生气的反问了一句:“你难道让我在大街上换啊?”
路人甲本是好心,却被当成了驴肝肺。
原因是,当路人甲在提醒第一遍时,美女已经知道她犯了一个穿反了裤子的错,她肯定会想办法要去找个可以换的地方。
可路人甲没有共情,没有设身处地为美女着想,反倒让美女在大庭广众之下处于尴尬之地,你说美女能不恼羞成怒吗?
“人类的情绪是行动的强大能量来源。”只有,当一个人有了健康自主的内驱力,能够收获自身情感的满足,才能有更稳定的情绪去联结他人,也才能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反馈。
自爱,才能爱人,才能从他人获得能量,激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