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俗话说“酒场是浓缩的小社会”。酒里学问大,杯中礼仪深,这是在我喝了几十年酒之后才悟出来的。有人说“喝酒是个技术活”,我看的确如此。因为,喝酒是一种礼节,喝酒是一种文化活,喝酒是一种风度,喝酒是一种修养。喝酒,说到底喝的并不是酒,而是一种氛围,一种感情,一种技术。使人喝得开心,喝的尽兴,喝出风格,喝出品味,这,就是喝酒的学问。
酒场的喝酒要“六会”“四懂”:会聊天,会沟通,会社交,会看人,会说话,会敬酒。懂政治,懂娱乐,懂情调,懂礼节。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这也不会那也不懂,就会冷冷清清,无趣,沉闷,无聊。
如果喝酒的目的是为了喝醉,那就直接每人发一瓶,各自“吹”完散伙不就完事了吗?为什么还要苦心经营,选择什么酒店?确定人员范围,喝什么样的酒,点什么菜,吃什么主食等等,这里面都是学问,不是小事。如果安排不妥当,就会事倍功半,花钱还不落好。
有人总结喝酒的最高境界——晕而不醉,醉而不吐,吐而不倒,倒而不怒,怒而不疯。喝酒的五种语言——豪言壮语,花言巧语,胡言乱语,不言不语,自言自语。
喝酒看人品,酒场看作风。有的人外表光鲜,八面玲珑,但酒桌相处不过半日,交谈不过数句,便能看出,这人没内涵,无酒德,浅薄,嗜酒如命,逢酒必醉,酒后狂言。有人在酒桌子上素质低下,欲望无穷,夸夸其谈,目中无人,只顾自己,信口胡来,不知高低,分不清主次。这样的人使酒场喝的剑拔弩张,气氛尴尬。酒桌上敬酒陪酒是关键,大有学问。中国人很讲究,不能有半点马虎。人常说“处处留神皆学问”。
1.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的规矩较多,学问很深。一般情况下,敬酒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不能不分主次,投其所好乱敬酒。敬酒要站起,双手举杯,右手握杯,左手垫杯底,而且自己的杯子要低于别人的杯子,以顺时针为主。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赴宴时首先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的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图。
3.陪酒是关键,选人要得体
酒桌上,陪酒人员分主陪,副陪,角色任务各不相同,有一句顺口溜说“主陪靠威望,副陪靠酒量,三陪靠胆量,四陪靠色相”。
4.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尽量多谈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
5.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得当的语言谈吐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古言说“会说话的想着说,不会说话的抢着说”。
6.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这样“以酒论英雄”,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7.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与人交往,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这里就涉及到很多关于《心理学》《关系学》方面的知识。
8.划拳有讲究,出拳有门道(略)
9.入座有规矩,不能抢座位(略)
10.倒酒有顺序,门杯有讲究(略)
总之,在中国酒桌上的学问,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不胜枚举,我只是简略的列举一二,可谓风毛麟角,沧海一粟。每年中国人喝掉的酒,夸张的说数以万吨。但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婚丧嫁娶,生日寿宴,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闲来无事,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学问”“奥妙”,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喝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