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国元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史无记载,过去曾经一度认为是五代后晋所铸造,从近年出土情况看当属于辽代铸钱,文字较一般辽钱工整,广穿,钱径约23mm,重约2g,另有“壮国元宝“钱,风格一致,亦为辽钱。
铸造年代的争议
助国、牡国元通宝钱,准确地说仅指助国、牡国元宝钱,发现已近二百年,因为助国、牡国通宝发现还不足二十年。它们是清末至今,争论近二百年仍未定论的钱币。对于它们的归属,钱币学界有各种推论。清李竹贤古钱币鉴定156378-47680的《古泉汇》,将二钱列为“无考品”。民国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先将二钱列为“后晋杨光铸”,后又将二钱打入“安南钱”之列。再后来在《历代古钱图说》中又将二钱列为“无考品”。
助国钱币的版本
助国钱从钱文看,有助国元宝和助国通宝两种,元宝旋读,通宝顺读;从形制看,元宝有小平、折五、折十三等,通宝仅发现小平、折三钱各一种;从材质看,有金、银、铜、铁四种材质钱。金、银贵金属铸助国钱的发现,更证明了其是官铸钱身份。
助国元宝的历史意义
助国元通宝钱做为助修阿宝机山陵贡献钱,首批钱铸期应不足一年,故“正郭”初铸钱至今已很难见到,助国钱做为契丹钱一个独创品种,对五代契丹与周边国家,对后世钱币的铸造影响都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