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是隔辈更亲,妈妈们也都体会到了隔辈的爱,长辈们对待自己的孙辈,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真可以用“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来形容。比起他们当年对自己的孩子,可真是天壤之别。
01
如果长辈的爱过于浓烈,带给父母的就不是享受,而是“沉重的负担”了。泡泡育儿群里小青童的妈妈就碰上了这样的一位婆婆。
小青童现在半岁了,从生下来就是妈妈和奶奶一起带。奶奶非常强势,凡孩子的事,任何决定她都要参与,孩子的吃穿用都要在奶奶的掌控中。这个妈妈说,要是光这些也就算了,她也就忍了。可是今天下午奶奶带孩子玩回来的一句话,让她彻底坐不住了。
下午奶奶带孩子到小区的花园里玩,回到家里衣服还没脱利落,就开始高兴的说起来:说别人怎么夸孩子;看见谁都笑,大家都喜欢;还有人夸她这个奶奶年轻,不像别人带孩子一下子老了十几岁;更有人说小青童长得像奶奶,不像孙辈,倒像是母女……说到像母女这儿,奶奶已经乐得何不拢嘴。
奶奶是越说越高兴,此时这个妈妈可是心如乱麻——自己的孩子成了奶奶的孩子?!以后再管奶奶叫妈妈?!她不敢想了,赶紧找到了我,说自己已经受不了这个奶奶,这种隔辈的爱太让她焦虑,让她抓狂了。她害怕过些日子她的产假到期,想到奶奶独自在家带孩子,她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慌,好像孩子马上就不是她的了。
是呀,要是孩子不再管自己叫妈妈,想想都不是滋味,这个奶奶的隔辈爱可真让人吃不消。
02
我尝试着让小青童的妈妈站在婆婆的角度看问题,将婆婆和她的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换一个思路,来理解婆婆的这份爱。
小青童的妈妈是智慧的,她的情绪慢慢平复了,看待问题的观点也有了改变。她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知道一下午的功夫没有白费,她说:“我改变不了婆婆,但是我可以改变我自己。我不能让我老公变成我公公,更不能把我自己变成我婆婆”。
必须给这位妈妈点赞,她真的很觉知。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不要焦虑,更不要有压力。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不要用自己的脚步去衡量别人的步伐,更不要用自己的方向指引别人。
转变思路,适时调整,家庭的幸福美满,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努力。
03
前几天在网络上还看到一个提问:孩子一岁了,爷爷让把孩子送回老家,我和老公都舍不得,但是爷爷态度很坚决,我该怎么办?
说实话,我当时真想替这个妈妈怼回去:孩子是我的,还用不到您来做决定。
但冷静下来想一想,爷爷这样做,是不是也为了让孩子的父母安心工作,为他俩着想呢?当这样想了以后,为刚才自己的冲动汗颜。这要是在生活中,冲口说出这样的话,肯会对老人造成伤害。
从长辈要夺走母爱,到长辈对孩子们关爱。两个结果,简直天壤之别。
04
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会纠结其中,产生各种怨气甚至错误的想法,是因为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想当然的理解。如果再没有及时沟通,或是沟通不到位,一定会为此产生矛盾。一方怒火难平,而另一方还不知所以。
尤其是家里有了孩子,因为养育观点的不同,各种矛盾不断产生。
爷爷奶奶总是担心孙辈的身体,稍一变天就赶紧给孩子捂的严严实实;少吃一口奶奶都要不停地念叨;要是孩子闹脾气哇哇大哭,那爷爷奶奶就会一起指责孩子的父母。这日子过得真是如履薄冰,不能惹哭孩子,也不能反驳老人。
05
如果看问题总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那家庭战争在所难免,不仅是两代人之间产生隔阂,就是夫妻两人也会在这种氛围里,逐渐失去耐心,听之任之了。
但是如果能够站在另一方的角度,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听听他们和自己长辈相处的故事,再来看他们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这份 “沉重的负担”就不难转变成幸福的享受。
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庆幸长辈的经验给我们参考,应该感恩有长辈对孩子的疼爱。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摆在面前的时候,迎接他的,不应该是压力和焦虑,而应该去积极的体会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