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上了一款游戏小程序“跳一跳”,让从不玩游戏的我居然沉迷了好几小时。每一次都是抱着“真浪费时间”这样的懊恼强迫自己退出程序,而下一次却又不由自主地点了进去。
看到排行榜里那些熟悉的面孔,我终于知道:即便自律性很强的人也抵抗不住游戏的诱惑。
有人说,游戏让人放松,游戏让人释放压力,游戏让人开心,这些都对,而且这是一款无伤大雅的小游戏罢了。
以小见大,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曾经、包括现在,有多少被游戏毁了的一批又一批少年,而且现在正在毁掉一批又一批的中年人。
网上是这么评论的:
我想起前些年对网吧游戏的大扫荡,许多少年为了玩游戏吃住在网吧不回家,许多家庭因此解体。
我的高中同学小郭,夫妻俩工作都忙,疏忽了对儿子的监管。儿子一度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最后到了辍学的地步。由于孩子不成器,夫妻常常相互指责,内心苦闷,家庭生活没有任何愉悦,最后以小郭带着辍学的儿子离婚告终。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网上一搜就是一大把,那些打零工的小青年怎么来的,经过采访,大部分都曾是因网瘾断送了前程的少年。
两年前有一句话是:玩DOTA的小孩没有未来。
所言极是,且不要拿个例来反驳我。只不过现在变成了LOL。
现在的小孩都有智能手机了,以致跳一跳、王者荣耀、吃鸡玩起来更方便。
在罗振宇“时间的朋友”2018跨年演讲中提到,他的一个粉丝说2017年9月1日是他这一年最重要的一天。那天他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大学,发现全宿舍除了他一人外,都在没日没夜地打游戏。他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度过这四年大学生涯。
游戏正在毁灭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同时让一部分肥胖油腻的中年男人沉沦。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游戏玩家以男性居多?
“他不停地在网上玩视频游戏直到深夜。他害怕自己是输家。他不知道他已经是多么大的一个失败者,却在快感中沉醉。”
研究告诉我们,色情片和游戏成了强迫性的和令人上瘾性的娱乐。但我们常常没有认识到的是,只是玩一下而已,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是生理上的欲望。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尼基塔·邓肯(Nikita Duncan)在新书《The Demise of Guys》中说,我们把整一代的男人输给了色情片和视频游戏成瘾。心理学家所关心的不是道德,而是成瘾的本质,是该如何重新塑造欲望模式。
打游戏上瘾和酗酒、吸毒、赌博及沉迷色情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建立在新奇,追求更新、更不同的体验之上。他们陷入了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万花筒。
一个视频游戏貌似一种无害的娱乐,貌似属于低级别体育竞赛的范畴,但游戏强迫性的形式意味着在刺激某种东西,男性渴望的某种东西。
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如果说看色情片承诺了没有亲密感的性,那么游戏中的战争则是承诺了没有危险的肾上腺素。说白了,这两者的内在生理渴求本质是一致的。
他想找寻爱人或英雄斗士的感觉,但却把自己的肾上腺激素排放在了图像上,而不是投放在一个人需要负起责任的血肉之躯之上。
一个沉迷游戏的男孩在回答为什么喜欢游戏时说道:理由很简单,真实、有血性。
可悲的是,正如一个通过色情片来学习如何成为爱人的男人,会同时爱上影片中的每个人,但实际上一个人也不爱;一个沉迷暴力游戏的男孩会和每个人战斗,而实际上一个人也打不过。
另一个层面是心理上的满足。
顾先生在一个三线城市事业单位工作,年过四十。在单位里混了十多年,王昕仍然在比较底层的位置,工资只是随着工龄以有限的幅度增长。
王昕说自己在迈入四十岁的那一年完全看开了,“仕途大概也就这样了,一眼可以望到头。至少是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不用像领导那样要多担当很多责任,而且有更多空余时间玩游戏。”
他每天回家都会戴上耳机玩两三个小时的游戏,用这样的方式陪伴做作业的儿子。这边,游戏进度一天一天地在推进,那边,儿子也在一点一滴地成长。(暂且不说他对儿子的榜样作用)
就像顾先生一样的中年男人,在这种满是无力感的环境下,游戏作为一种载体,还能通过升级让人体会到一种明显的进步感,确切地说是在虚拟的世界里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变强。
当一个学生在学校里不能体会到足够的荣耀感,当一个不那么优秀的青年不能在社会上找寻到自己的立足和成功点,他们往往就会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去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去满足自己作为一个男性“参与雄性竞争”的需求。
所谓心理学上的“雄性竞争能力”是指男人和男人努力比拼出来的社会地位,既是稳定的事业和收入,也是可以对自己家庭和孩子的一种供给能力。
这种需求是男人天生自带的。大部分男人在现实生活中雄竞受挫或失败后会再次尝试,继续拼搏;而另一部分男人则会转身投入游戏中通过打怪升级去寻求虚拟世界中雄竞的成就感。从而把人生宝贵的时间、精力逐渐消耗在了终究一场空的虚拟游戏世界之中。
打篮球会让人身体变得强壮,看书会让人更加愿意思考,但这些娱乐方式得到的即时反馈却比打游戏来的少、来的慢,所以,打游戏是付出代价最少,却获得成就感最多最快的一种娱乐方式。难怪他们对此乐此不疲。
当他们在游戏中沉迷,无论是几十分钟还是几十个小时,他在游戏内穿着一身金光闪闪的神装时,却早已忘记了自己几天没洗的脚踩着的是一双断了绳的人字拖;
当他在游戏里坐拥别墅豪宅,千军万马与美女,却忘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被领导呼来喝去的小罗罗。
少年们一头扎进游戏里,游戏就是整个世界。到了中年,曾经的少年发现在游戏中换得的宝贵筹码正是现实生活的HARD模式的开启:房子、车子、票子,每一个都想拥有;孩子、妻子、老子,每一个都要顾全。曾经的游戏联盟分崩离析,越来越多的中年男人在游戏中摁下了“退出”按钮,选择永久回归现实世界去珍惜光阴来奋斗。
仍有少部分人在坚守,在虚拟中求得现实中平庸或失败的片刻慰藉。
有位中学家长社团的爸爸说:儿子说不让他玩游戏,就失去了和同学社交的话题。而且学霸们都在玩。
我问这位爸爸:所谓学霸有多少?一个班最多一个,多了就不叫学霸了。学霸们的目标是清华、北大,哈佛、耶鲁,学霸们休闲时刻谈论的是世界经济、海外名校、《平凡的世界》里的角色,《必然》里的人工智能,学霸们烦恼的是将来如何能更有效地为人类做出些许改变……
别问我怎么知道,因为我认识名副其实的学霸。
所以,贵公子所参与的社交群体有多么Low可想而知?
这句话我没有说出口。
您会说:王思聪也玩游戏。
说得好。那么请先让贵公子成为王思聪,或者您自己先成为王思聪他爸爸。
如果做不到,那么,
远离游戏,给孩子和自己老年开启一个Easy模式的未来。
作者简介:
她是一个生活的洞察者,真相的描述者。非凡的希瑞,博士,英语零基础百天学会法发明人,曾服务于世界500强美资企业多年,现任国内某教育集团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