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下午三点半,我院五楼小会议室召开了本院一年一度的《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分别由院感科王红梅主任和马雨露主持和讲授。
本次培训分为两部分,“医院感染事件分享”及“消毒隔离质控内容分析”。
首先,马雨露从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处理结果及警示等方面,举例介绍了过去十余年间各地医疗机构发生的七起震惊国内的 “院内感染事件”,主要涉事科室为新生儿科及血透室。由于当事机构的相关领导对于院内感染的重视、监督不足以及有关医务人员对于消毒隔离措施的认识、执行不到位,导致各类细菌、病毒的污染和传播,感染无辜患者,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面对这些真实而可怕的案例,在场的临床护士们发出了唏嘘叹息,有人表示院感无小事,一旦发生,不仅当事的医务人员的难辞其咎,领导层也会受到牵连,更不用说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了。
接下来,马雨露根据我院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评标准》,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实际工作中亟需注意的三十项消毒隔离方法与措施,具体如下。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物处理条例》。
2.重点检查治疗室、换药室及病房等区域的布局、分区及物品摆放的合理性。
3.对于无菌物品应保证100%合格,专柜专放,按消毒灭菌先后顺序排放,包装外应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灭菌器编号、批次、打包者姓名;包装内应有化学指示卡,包装应无潮湿、破损,松紧适度;开包以后标注时间,有效期24小时。
4.无菌盘:应现用现铺,标注时间(有效期4小时),并及时更换(肌注小壶加药)。
5.无菌溶液应标注开启时间,根据用途有效时间为——无菌溶液有效时间≤4小时;配药、雾化等溶媒≤24小时;抽出药液≤2小时,故应现用现配;特殊药品如胰岛素,肌注常温保存,输液冰箱保存,应查看说明书。
6.酒精/碘伏容器应保持密闭,每周灭菌2次,容器上标注灭菌日期。
7.持物钳单包装一用一灭菌,II类环境,干罐标注灭菌日期、启用日期和时间,4小时更换。
8.一次性无菌物品注意有效期,包装完好(打开的不可再存放),应一次性使用。
9.治疗车物品摆放有序,上层清洁(治疗盘、手消液及输注液体等),下层污染(利器盒、垃圾袋及使用后的物品等)。
10.医务人员手卫生根据操作内容选择洗手、卫生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并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11.冰箱应整洁,无过期私人物品,每周清理,定期除霜,保存药品需登记。
12.床单元晨、晚间护理,应一床一套(一次性)湿式清扫,扫床套总数不少于床位数,扫床套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13.患者转出、出院或死亡时,床单位应终末消毒,且病室通风,空气紫外线照射,物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14.对桌面应一桌一布,不少于床位数,用后消毒晾干。
15.设备带面板各管道(氧气吸引管道)未用时封闭。
16.病室内清洁,空气新鲜(晨晚间护理后通风30~6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污染时即刻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
17.每周更换床单、被罩、枕套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被褥定期拆洗消毒,更换污衣,被服放于污衣袋内或治疗车下层(不可再病房、走廊清点)。
18.含氯消毒液浓度达标(一般500mg/L,特殊感染2000mg/L),护理人员应掌握配置使用方法。
19.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对紫外灯进行擦拭和强度监测。
20.药杯每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21.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22.使用后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干燥保存。
23.吸氧管/面罩一次性使用。
24.治疗器械、器具如换药包、清创包等用后先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特殊感染实行双消毒。
25.对于公共用具,如体温计应保证数量足够,使用后含氯消毒剂浸泡后晾干备用,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听诊器、手电筒用75%酒精擦拭消毒。
26.墩布用不同的颜色分区使用,悬挂晾干,如卫生间黑色、治疗室红色、办公室绿色、病房走廊黄色。
27.废物按规定处理,生活垃圾投黑色垃圾袋,医疗垃圾入黄色垃圾袋,锐器置于利器盒,达3/4满封闭,外贴标识。
28.呼吸机管道至少每人两套,每周更换,如有明显分泌物及时更换,管道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29.着装、环境、物品及技术操作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0.对于传染病或多重耐药菌患者,应做好标识、隔离、消毒、防护、标本转运及垃圾处置。
经过这次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院感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更对院感防控工作的具体细节也有了清晰的了解。虽然看似都是细微的小事,但却牵动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依托于医务工作者们的责任和细心。通过我院所有医务人员的坚持付出和努力学习,这一道用责任心和执行力共筑的院感防控之墙,定会坚不可摧、牢不可破,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